可用於預防中暑,亦可用於治療。
7。積雪草茶:積雪草三十克。製成粗末,水煎代茶飲。
功用:清熱利溼,清暑解毒。
選按:本品苦辛寒,《閩東本草》雲“治暑熱痧氣,腹痛腹脹”。《廣
東中藥》亦云“清暑熱,去溼熱。”可見積雪草為南方防治暑病的要藥。
8。百解茶、百解六十克,製成粗末,煎水代茶頻飲。
功用: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選按:百解,是崗梅根的別名,為冬青科植物梅葉冬青的根,藥出清·何
諫《生草藥性備要》,其性味甘、苦、涼。因其有清暑解毒,生津止渴功效。
《嶺南宋藥錄》謂“清熱毒,涼茶多飲之”。適用於預陳中暑。
9。糖鹽茶:食鹽、白糖適量,開水衝代茶飲。
功用:清熱補虛。
選按:暑熱出汗,消耗體液。本方相當於補充葡萄糖鹽水的口服補液療
法,也可作為防暑飲用,是民間通用的防暑飲料。
10。藥王茶:藥王茶葉十二克,代茶泡飲。
功用:清暑熱,益腦清心。選按:本品為薔薇科植物金老梅的葉,性味
甘平,《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載“清暑熱,益腦清心”。即能清熱解暑,
治療暑天心悸頭昏等症。
11。太白茶:太白茶適量。開水泡飲。
功用:清熱解渴,安神。
選按:太白茶,又名雪茶。為地茶科植物雪茶的地衣體。性微苦、涼,
無毒。《綱目拾遺》載:“烹淪食之,入腹溫暖,味亦苦洌香美,較他茶更
厚”。《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雲其能“清熱,解煩悶”,《陝西中草藥》
雲能“清熱解渴,安神養心明目,治心中煩熱。。中暑”。故本方適用於預
防中暑和治療中暑之輕症。
12。芝麻葉茶:芝麻葉(於)十五克,製成粗末沸水沖泡,代茶頻飲。
功用:解暑,止渴。
選按:芝麻葉,性味甘寒。《千金·食治》載:“主傷暑熱”。謂其有
清暑解熱之功。本方適用於中暑,症見頭昏、身熱大汗、胸悶嘔惡等症。
13。建曲茶:廣藿香、蘇葉、香附、蒼朮、廣陳皮各一百二十克,川樸、
白芒、白蔻衣、法半夏、茯苓各六十克,砂仁四十五克,桔梗、檳榔各九十
克,麥芽二百四十克,山楂一百八十克,甘草三十克,陳曲三千二百五十克。
上藥乾燥,混合碾細,再加榆樹葉粉四百二十五克,用適量水調勻,成曲,
以模型打成曲塊。每用十至二十克,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用:芳香化濁,健脾和胃。
選按:亦名範志曲,此曲採百草罨成,故又名百草曲。“藥性考,泉州
神曲,微芳香甘,搜風解表,調胃行痰,止嗽瘧痢吐瀉,能安溫疫嵐瘴,散
疹消斑,感冒頭痛,食滯心煩,姜煎溫服”(拾遺)。本方可用於防治暑溼
病,尤其是夏日遠行者宜備用。
14。金花牡荊茶:玉葉金花藤、牡荊葉各二十至三十克,製成粗末,加薄
荷少許。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用:清熱解暑。
選按,玉葉金花藤為茜草科玉葉金花屬植物,性味甘淡涼,有清熱解暑、
涼血解毒功能。牡荊葉辛苦平,《福建中草藥》載:“預防中暑,牡荊葉六
至九克,水煎代茶飲”。薄荷清涼疏風解表。本方配伍,是預防中暑的良方。
15。清暑茶Ⅲ:金銀花、益無散、綠豆衣各九克,薄荷六克。煎水代茶飲。
功用:清暑、利溼,生津。
選按:廣州《常用中草藥手冊》雲:銀花“清熱解毒。製成涼茶,可預
防中暑、感冒及腸道傳染病”。益元散、綠豆衣均能清暑利溼。故本方適用
於烈日下或高溫環境中作業,胸中灼熱,面板乾燥,時起疙瘩,心悸煩悶,
飲不解渴等症。亦可作防暑降溫飲料。
16。雞蛋花茶:雞蛋三至九克,沸水沖泡代茶飲。
功能:清熱解暑利溼。預防中暑。
17。雞骨草茶:雞骨草三十克,製成橙末,煎水代茶飲。功能:清熱利溼
解毒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