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泥做一圈,堆在病人肚上,讓少壯人撒尿於泥圈肚臍中,
片時即得生矣。甦醒後不可飲冷湯,須進溫米湯。用於中暑昏眩煩悶欲絕者。
來源:《種福堂公選良方》
備註:《增廣驗方新編》、《萬病回春》、《理淪駢文》等書均有類似
記載。如《增廣驗方新增》:“夏天道路受熱忽然昏倒,名中熱,又名中喝,
切不可誤用冷水噴灌,一受寒冷則不可救。急用稻草節結為帶,曲盤肚臍外,
用熱土搓碎圍之,使人撒尿其中,令溫氣入腹,久之自愈。。。又方,用布
()
蘸滾水,重換熨之,熨臍與臍下三寸為要,醒後仍忌飲冷水,飲之復死”。
4。中暑糊。
藥物:硫黃十五克,硝石十五克,明礬八克,雄黃八克,滑石八克。
製法,諸藥混合粉碎為末,過篩,以白麵五十克加水摻藥末調如糊狀。
用法:將藥分別塗布神闕、天樞(臍旁二寸)、氣海(臍下一點五寸)、
關元(臍下三寸),幹後另換,一日不間斷。用於中暑。
來源:《|穴位貼藥療法》。
5。炙臍法。
藥物:食鹽、艾絨各適量。
製法:將食鹽研成細末,艾絨製成艾炷。
用法:將食鹽填滿臍部,上置艾炷炙之。用於中署汗出脈絕者,在急救
時應用。
來源:《針炙學簡編》
【藥熨療法】
1。取十滴水適量,醫者以指、掌搓摩至熱,沾取藥液指摩入中,太陽|穴,
掌擦膻中,背腧諸|穴。
2;白虎湯:生石膏六十克,知母三十克,山藥十克,生甘草十克,水煎
取汁,以紗布或毛巾溫熨胸部募|穴,背腧|穴及氣海|穴;藥渣袋裝,熱熨臍腹
部,以症緩為度。
注意:面板感染、破損處,孕婦的腹部和腰骰部,不得施以本療法,治
療後應避風保險,靜臥休息。
【熱敷療法】
1。取毛巾或紗布浸泡熱水後,敷於肚臍及氣海|穴(肚臍下一寸半處),
並不斷地將熱水淋於布上,使熱氣透入腹臍,可以促進患者甦醒。
2。以磚熱敷法。
將磚燒溫熱,乘熱敷於患者心前,冷即更換。中暑昏迷者,施行本法,
可以促使其病人甦醒。
【取嚏療法】
1。紅丹靈:冰片三克,麝香一克,硃砂六克,銀硝三克,雄黃、硼砂、
青礞石各九克,研細混勻,抹鼻取嚏,甦醒即可。
2。臥龍散:燈心灰二克,豬牙皂、鬧羊花、細辛各六克,麝香、冰片、
牛黃各一克,研細混勻,抹鼻取嚏。
3,風油精、薄荷錠:用時旋開瓶蓋即可,用於暑熱天防治中暑,療效極
佳。
4。取暑證片(市售)研細末,抹鼻取嚏。
5。開關散:燈心灰二克,羊躑躅,細辛各五克,蟾酥一克,牙皂三克,
牛黃零點五克,冰片三克,麝香零點五克,共研細末,取零點三克左右抹鼻
取嚏。
6,取蟾酥、牛黃各一克,冰片、雄黃各三克,細辛六克,共研細末,用
時取適量,得嚏即可。
【按摩療法】
自我按摩對中暑輕症有較好的應急治療作用,可以緩解病情。
1。掐水溝:適應於重症中暑,先把病人平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家人用
右手拇指指鋒用力掐按水溝|穴一至二分鐘,直至病人有反應或清醒為止。
2。拿極泉:一手將上臂抬起分開腋窩,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拿起腋窩下
的大筋,連續提拿數次,可緩解中暑症狀。
3。推承山:臥位或坐位,將兩手拇指指腹分別放在小腿肚的上緣從委中
推到承山,再由承山推至足跟,由上向下往返五至七遍,可預防和治療中暑
所引起的腓腸肌痙攣。
【推拿療法】
重症中暑掐人中,十宣,再按合欲、內關,拿委中。輕症先推抹大天心、
坎宮、太陽,再拿風池,按風府,擦大椎,摩膻中,按天宗,拿肩井。
【溼敷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