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天天地長大,轉眼已經是大學生了,但切不可年齡大,脾氣也大。對媽媽的不尊重,是忘根忘本,沒有人情味的表現。那些擁有感恩之心的人,無一例外都對母親充滿著無限敬意和情誼,為大眾作出表率,為世人稱道傳頌。凡人如此,名人徐志摩、李雙江也是如此,偉人毛澤東、鄧小平等更是如此。
與雙江老師接觸,聽她聊母親,捕獲爸爸這番話的現實映象,感悟到了一份赤子之心的真切,我沒有理由不慚愧。我這個享受著母親超級情愛的幸福孩子,還有什麼理由將脾氣、情緒、臉色拋給母親?翻開雙江老師贈給我的珍藏版DVD專輯,封面就是他與八十歲老母親的合影。這一瞬,我熱淚奪眶。
才發現自己其實是多麼地愛著媽媽,雖然經常讓她生氣,但內心深處永遠跳不出母子情深的天倫框框。真的怕她心情不暢,身體不好,怕她慢慢衰老。她在我心中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更是我的精神寄託。
母親節的不了情(3)
每個人生命中全部動作發生的能量,均來源於母親隆起的小腹。當我們呱呱墜地後,不僅攜帶著這份動能,更被嵌入了一種延綿不絕、無可挑剔的愛。儘管施愛者不求回報,但對媽媽感恩,應該用心深化到骨髓,誰也無法推諉和逃遁。今天是母親節,我決定給媽媽打個電話,送去最真心的祝福。改變,從溝通的細節開始。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主持人隨想一——油潑面朱軍(1)
一度曾創造過輝煌,受到民眾喜愛的著名主持人朱軍,現在日子似乎並不太平,從觀眾對其煽情套路的審美疲勞到《藝術人生》收視率直線滑落再到萬人簽名逼其下課,朱軍成了浩蕩主持人團隊中比較刺眼又並不討好的一員。奇怪的是,所有瞧其不順眼的目光,首先投射自網路,這個資訊無限繁殖的虛擬空間,竟放出炮轟朱軍的第一顆飛彈,但它或多或少表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批判朱軍的大旗,已經飄起來了。
然而,與其說這是廣大網民對他個人的話語圍剿,不如說是一種深刻的理念對峙。它包含著電視媒體和網路媒體,權威主義和自由主義,傳統理念和文化先鋒,官方姿態與民間立場,精英架式與世俗生態,即成體制與革新訴求的激烈矛盾。這些密密麻麻的衝突引爆點,正悄悄潛伏在表面繁榮的文化市場之下,碰巧在朱軍身上,來了個試探性驗證。
網友指責朱軍很爛的原因,無非來自四個方面:一,沒有水準和力度的蒼白提問。二,不失時機地自我炫耀。三,形式老套的煽情模式。四,無法同港臺藝人溝通。
朱軍事件,已經不單純是個案了,它為某種綜合闡釋貢獻了範本,即:中國社會轉型期間文化格局的微妙變化。
當初,央視作為最高媒體,處處體現泱泱國颱風範,對主持人的取捨也有苛刻標準,趙忠祥就是模板:沉穩、大氣、莊重。後來朱軍以五官端正、身材挺拔、膚色黝黑、底氣十足的傳統男子漢形象加上多年的艱辛打拼,成了央視新寵。又經過深層修煉和包裝,主持過無數大型晚會,獲得豐富的實戰經驗,奠定了央視綜藝晚會王牌主持的地位。
單單主持晚會對朱軍來說已經遠遠不夠了,就好比游擊隊員,沒有歸屬感,他急需固定欄目穩住陣腳。《藝術人生》在同類談話節目還很少的情勢下應運而生,藝術家們伴隨《今夜無人入眠》的音樂,踏著紅地毯步入演播室,靜靜地坐著,同觀眾一道,分享自己的獨特經歷和藝術人生,形成了大氣、典雅、溫馨的格局。關鍵時刻朱軍恰到好處地運用與嘉賓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的語言或道具,善意地撩撥他們的深層記憶,嘉賓動了真性情,於是眼淚流了,收視率漲了,朱軍人氣也高了。
煽情的感染功效不言而喻,它是心理技巧,也是溝通美學。這並非朱軍獨門秘技,早在90年代初,倪萍就將煽情玩得溜轉,但它過去一直被組合在優雅的做派和聲情並茂的談吐裡,成為傳統倪式風格的細小點綴,讓她的親和力無限增值。此資源被朱軍大力開採,他加強道具的頻繁性和語言的直白度,叫嘉賓在催淚彈裡先哭再說。當然,這種用力過猛可能並未被他覺察,朱軍僅僅依照慣常邏輯和策劃會流程,努力達到節目組對效果的期望而已。可觀眾不滿意了,已然厭倦了朱式特色的老三件:憶童年,看舊物,響鋼琴。然後,全國人民都指著電視螢幕,嘴裡憤憤地蹦出兩個字:煽情。這個中性詞一夜間變成了貶義詞。
筆到此處,插個小花絮。隨著電視節目的普及,我們能從某些國際頻道偶爾欣賞外國綜藝節目。西方的晚會往往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