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最信得過的謀臣,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救命恩人。原因是,高祖武德九年時,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嫉妒秦王,遂合謀設計陷害秦王,當時老邁昏庸的唐高祖李淵聽信讒言,已經答應太子處罰世民,而太子的計劃是,藉機殺掉世民,以絕後患。眼看這個陰謀就將得逞,蕭瑀卻硬生生中間插了一槓子。力諫高祖,言世民功大,恐遭人忌,萬勿輕動云云,耳根原本就軟的李淵經此一說,復又放了世民。
後來,玄武門事變,秦王兵馬殺了太子和齊王,高祖驚惶,不知所措,又是蕭瑀進諫,言秦王功高,眾望所歸,誅殺太子,亦迫不得已,不如順水推舟,乾脆交權,由世民治理天下,以保天下太平,李氏江山永固。
應該說,在當時,李世民最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向父皇講這樣一番話了。而這個人又非蕭瑀莫屬。儘管事實上李世民殺兄逼父,那九五之位已是勢在必得,非拿到手不可了。但無論怎麼說,以蕭瑀的方式,由高祖禪位而太宗繼位,豈不更名正言順?
所以史評家說,論功臣,蕭瑀實乃太宗登基之第一功臣也。以我看來,起碼不遜於橫刀立馬的秦叔寶、尉遲恭。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臣,後來又與太宗結為親家。只因性情剛直,不隨眾流,尤其與房玄齡、魏徵等一班重臣相處不睦,太宗為了平息事端,更為了照顧大多數而剝奪了蕭瑀的相位,讓他改任太子太傅,專職太子的教習去。而蕭瑀呢?儘管功高位重,卻絲毫不計較個人得失,不以此而“抱屈”,幾年下來,把個原本學業不精的太子輔導得大有長進。這時,太宗皇帝才招來魏徵、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人,當著大家的面,將一首《賜蕭瑀》公之於眾: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緊接著,太宗又意味深長地說:當年太子和齊王誣陷於朕,父皇聽信讒言,幾欲治罪,虧得蕭瑀仗義執言,朕才得有今日,而當時,蕭瑀與朕並無私交。至玄武門之變,又是虧得蕭瑀力諫,父皇才禪位於朕,蕭瑀實在是一位真正的社稷之臣啊。可是你們幾位與他都合不來,朕才調他去了東宮,現在看來,蕭瑀輔導太子也是最稱職的。以他之赤心為國,諸位還有什麼不可互相包容的呢?
一席話,說得眾人心服口服,皆為蕭瑀的忠直所打動,也為太宗的良苦用心所折服。而蕭瑀也似乎一下子與大家重新認識了一般,從此之後,竟也與眾臣相處融洽,再無隔閡。
太宗以武功平天下,以文治治天下,其並不算特別富有藝術風采的詩詞同樣具有不可磨滅的功勞。而我想的是,真正的“勁草”,大概非止蕭瑀、魏徵輩,而在雲波詭譎的政治生涯中始終能夠把穩船舵,使之平衡前進的舵手唐太宗才是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中難得的“勁草”。
欲有和諧社會,先有和諧文化,太宗之詩,當為楷模也。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西子湖畔詩意濃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是個美麗的城市,山丘,森林,湖泊,大海,應有盡有;杭州又是個傳神的地方,白娘子,雷峰塔,靈隱寺,六和塔,濟公和尚,武二行者,范蠡下海,西施泛舟……奇奧的傳說,迷人的風光,無奇不有。住在這樣一個城市,來到這樣一個地方,啞巴都想歌唱,詩人們大概就更不可忍耐,不甘寂寞了。於是乎,就像那西湖的山水一般,圍繞著這個城市,誕生出無數美妙的詩詞,千百年來,為人們代代傳頌;千百年來,為後人世世欣賞。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這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恰如其題目中所表述的一樣,道出了欣賞西湖勝景的最佳時刻。
應該說,與大多數讀者一樣,我對西湖的印象,最初就是建立在這首詩的基礎上的。除了欣賞,還是欣賞,除了享受,還是享受,西湖景色,杭城風光,那應該是地地道道的“人間天堂”啊。
然而,當我在漫長的人生歷程中一步步走過,當我捧讀詩詞一行行咀嚼過,當我在歷史的長河中稍加審視,便發現這西湖,這杭州所留給東坡的決非僅僅是“淡妝濃抹”的“相宜”,也決非時時都是“初晴後雨”。
作為地方官員,蘇軾初次出任杭州通判的兩年多里,當地的水旱蝗災連年不斷,農民苦不堪言,於是,蘇軾寫道:
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後山雨浪浪。
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注意,這裡的白衣仙人,明指觀音菩薩,暗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