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商場,並擔任施工隊隊長。
這時的任志強,雄心勃勃,幹勁十足,對政府也充滿敬意。
這時的任志強,二話不說,埋頭苦幹,更沒有時間對誰指手畫腳。
這時的任志強沒有想到自己會一炮成名,從此在房地產的成就一發不可收。
儘管只是在京城內的皇街地巷負責大量的舊城拆遷改造任務,但任志強所在的華遠房地產,仍然豪情萬丈,他們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他們先後開發的拆遷安置用房專案遠至石景山、大興、豐臺、昌平和通州。西單商業區改造、西單文化廣場建設等多個重點工程也是由華遠獨立承擔,並出色完成了任務。
華遠發展受益於政府,華遠最輝煌的應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前替代政府大刀闊斧地進行舊城和西單商業區改造。華威大廈的建設原本是西城區政府因為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北京西單地區嚴重破損而進行重建的單一計劃,政府原本決定用部分財政撥款的方式交由華遠組織實施。但是後來因為政策的變動,該專案失去了財政撥款的支援,轉化為商業性的投資建設。
於是,華威大廈成為華遠的第一個房地產專案。這個專案有很多標誌性的意義,它是北京市區屬企業中最早最大的一箇中外合資專案,是第一個境外銀團貸款的專案,也是第一個中外聯合設計建設承包的交鑰匙工程的試點。華威大廈成為西單地區改造的起點與標誌。
在建華威大廈的過程中,任志強帶領部下對該專案進行了第一次可行性商業報告的論證,這個舉措讓設計院的專家都覺得新鮮,因為在這之前沒有一個工程進行可行性商業報告的論證。
由於任志強具有前瞻性的創舉,北京市西城區政府委託華遠以企業運作的模式對西單進行改造。1985年,在任志強的倡導和主持之下,西城區召開了戰略研討會,制定了以華威大廈為龍頭,陸續實施華南大廈、廣州大廈工程的決定。
在這次的研討會上,華遠作為國有企業第一次不向國家要錢,以自主經營的模式進行西單工程的改造。
然而,事情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任志強沒有想到的是,國家很快便對大型建設專案全部喊停,這無疑給任志強潑了一盆冷水。
面對已經拆為平地的西單,任志強頭疼不已,已經拆為平地的西單難道就要坐以待斃嗎?因為無法投入專案而引致拆遷戶的連鎖反應一時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
天無絕人之路,對房地產還不甚瞭解的任志強卻精通店鋪的經營,於是他將拆出來的空地改為小商品市場,這就是後來聞名全國的“百花市場”,也是全國第一個小商品市場。
只是為了緩解危機的一個小小改動,任志強沒有想到從此百花市場風風火火,引得全國各城市都到百花市場來取經。1990年,還在百花市場舉行了全國市長會議。百花市場的舉辦可謂是一舉多得,既沒有讓土地閒置,同時又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不過,在舊城拆遷中也會經常發生衝突。從政府到公司,誰都不願去處理拆遷戶問題。
有一次,拆遷部經理訴苦說自己被拆遷戶聚眾打傷,身為老總的任志強一時火起便直奔現場。
在現場,任志強任憑拆遷戶拳腳相加,眼鏡被打碎了,頭髮也被揪掉了不少,可任志強就是不還手。不還手的同時,任志強也堅持決不退讓的原則。
後來,有朋友說他是將帥陷陣匹夫之勇,可任志強卻私下告訴朋友那時已無退路,必須做出樣子。
結果呢?這場架對內對外都頗具震懾力: 一是拆遷戶見老總都敢上陣,也就適可而止,不再漫天要價;二是公司部門經理遇到難題再不敢退縮、推脫責任了。
就這樣,任志強坐倚京都,背靠政府,充分發揮改革的政策優勢和良好的人際關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他傑出的個人才能,使其在政府劃撥用地、政策利用渠道等方方面面,都擁有無與倫比的運作能力。
華遠走的路線可謂兩頭開花,要麼是建設大型的獻禮工程,像西單文化廣場;要麼是成本低廉的拆遷房和集體住宅。西單文化廣場的改造使任志強成為房地產行業的“大佬”,當時華南大廈的建設就是北京與上海、廣州聯合的一次創舉。
而任志強依靠在北京的關係,不斷承接市政工作中的房屋拆遷工程。這是許多開發商可望不可即的肥差,因為拆遷房是不用愁銷路的,而且成本極低。
可以這麼說,1998年房改以前,任志強的華遠主動經營政府獻禮工程(西單文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