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是廣西兵變,十二年勳陽兵變,十三年四川兵變,十四年甘肅兵變,十六年劉汝國起義,數萬人隨之而起,縱橫數府,調集大兵才彈壓下去。民變演化為起義,規模越來越大,範圍亦是極廣,都是後來載入史冊的大事。
兵變,加上民變,農民起義的苗頭亦是呈現出來。
另外,人事變更基本完成,現在內閣首輔張四維病死,晉黨失了領袖人物,氣焰大減,同時也影響到了順字行在宣大山西一帶的佈局,使之更加順利。
申時行遞補為首輔,但他的作用,也就是調和內外,對萬曆陰為柔順,以承旨為主,只是不象“萬歲閣老”萬安那麼明顯而已。
李植和羊可立,江東之三人後意欲陰附王錫爵,並且以萬歲山陵選址不當有石為由,攻訐申時行。
但王錫爵關鍵時反戈一擊,與申時行、許國三位閣老通力合作,將李植等人,悉數趕出了朝堂,分別貶到地方為官。
李植一去,引發吳中行,趙用誠等人一併求去,用慣烏紗帽的辦法,替李植鳴冤。
此事,其實開啟了萬曆一朝黨爭的濫觴。
災異,兵變,民變不止,特別是天災嚴重,萬曆十三年時,皇帝最寵愛的貴妃鄭氏,象徵性的拿出了五千兩白銀賑濟災區。萬曆因此而下旨,極言貴妃之賢。
而當年一年,萬曆一次就不顧兵部反對,支取太僕寺等各項用銀三十萬兩,連申時行都上疏請求萬曆減免,皇帝仍然不聽,照取不誤。
萬曆十年超支五十四萬兩。
萬曆十一年超支一百七十六萬兩。
到萬曆十五年,戶部歲入本折錢糧總一千四百六十一萬有奇,其折色入內庫者六百餘萬,入太倉者三百六十八萬有奇。
國家正賦,三分之二被搬運到內廷,萬曆的貪婪毫無節制,毫無節操可言,就算這樣,後世因為對文官集團,特別是東林和浙黨的反感,故意為萬曆翻案的人,亦大有所在。
至於金銀珠寶,異品珍物,陶瓷,香料,魚膠,採買大木興修山陵,大量的財富珍品,萬曆幾乎無所不愛,需索無度,大量苛求之餘,還務求質量精美,湖廣佈政使因為“楚貢粗惡”的罪名,被皇帝直接手詔罷官,罷為黔首。
整個王朝,在這個不合格的馭手帶領下,已經往懸崖義無反顧的馳去了!
……
……
“此船命名為……遼陽號。”
惟功已經是二十來歲的年紀,為官卻已經超過十年了。
身為鎮帥,亦是有七八年的時間,他的氣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但喜好簡單,不事奢華的本性,仍然沒有絲毫變化。
其實,有了一妻一妾後,惟功身邊伺候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但對古董器玩,上品的陶瓷,織物,比如南京的雲錦之類的昂貴金錢刺繡卻是敬而遠之,並沒有追求的意思。
勳貴所好的家戲班子,一養幾十個姬妾,好聲色犬馬之事,這些事,在他身上,也沒有出現過。
李成梁功成名就後,十年時間,置地數十萬畝,李家個個打扮堪比公侯,李府堪比王府,相形之下,惟功過的連李成梁麾下的參將亦不如,他的品格,自然為人所敬重。
有些東西,或許是渾然天授,或許亦是惟功自己壓制心中的慾望,這自然不為外人所知,別人看到的,卻是他如山巒一般的穩重,高大,令人覺得高山仰止,不覺就心生敬佩!
第635章 開始
大量的人才湧入遼陽鎮中,蓄積的力量已經十分飽滿,最少,眼前的港口之中,惟功放眼看去,兩千料的海船已經是很普通了,四千料,六千料,才是未來發展的主流!
中國的福船,除了對日貿易外,很難得越過後來的“九段線”劃分的範圍以外了。
南海的沉船,反而是宋人的為多,從航海的冒險精神,再到航海的實際能力,到隆萬之際的大明反而是降低了。
往呂宋往返貿易的,是所謂的“馬尼拉大帆船”,這裡頭可沒有福船什麼事了。
這是恥辱,當然要迎頭趕上。
這些年,遼陽投在海上船隻和軍艦上的錢,如果財務司暴露出來,恐怕要把萬曆都驚跌幾個跟頭……花費已經在六百萬兩以上,已經超過大明王朝歲入多矣。甚至,這麼多年太倉和內庫積累的白銀,也不比這個數字多什麼!
眼前的六千料大船,排水在兩千噸以上,當然,還是老式的福船樣式。
這主要是漕運所需用船,求大求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