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尖叫著,揮舞著手臂。範德比爾特的每一個經紀人都成為一群人的中心,像一根指標一樣,從左邊轉到右邊,又從右邊轉到左邊,揮舞著手臂,買入所有賣給他們的伊利股票。當主持人的錘子落下,他嘶啞的嗓子像雷鳴般地喊:“完畢!先生們,如果誰再出價,我就要罰他款了!”伊利股價定在了80美元。此時其他的股票還沒有開盤,人群湧向大街,大街上只聽到“伊利,伊利”。範德比爾特的經紀人已經下了買單,只要有伊利股票就全部買下。在這樣強大的購買力下,伊利股價到中午12點的時候上升到了83美元。僅從1865~1873年,鐵路總長度翻了一番,投資高達20億美元,而在英國籌集的資金就佔到了二分之一。大量的投資者被吸引到華爾街,數量非常多,以至於有人稱他們可以一直排到地平線的盡頭。

大量資本流入也是雙刃劍。少量的資本瘋狂至多會毀掉一個或幾個企業,當世界上所有的資本都聚集在一起並集體失去理性時,就會讓整個世界創造的財富瞬間蒸發。

洗劫財富的美國(2)

世界經濟出現了急剎車,美國經濟也出現了報復性蕭條,並由此爆發了經濟危機。先前作為美國經濟增長強勁動力的鐵路建設連續四年下降,鐵路股票也紛紛下挫,許多投資者心痛得捶胸頓足。

不過,在美國愁眉苦臉的背後,隱隱透著幾絲幸災樂禍。美國經濟繁榮,除了凝聚著美國人的智慧和汗水,也是歐洲大量投資者大量注入資本的結果,大量的債券和股票都進入歐洲投資者的錢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美國獲得歐洲投資者的雪中送炭是以透支美國的未來為代價的。

不幸的是,危機爆發了,之前備受投資者吹捧的證券、股票成為雞肋。傑·庫克公司在破產之前,曾向歐洲兜售北太平洋鐵路的債券,但無人捧場,由此可見一斑。在經濟危機中,鐵路股票價格下降了60%,歐洲人手中的美國證券資產總值下降了6億美元,僅鐵路證券就下降了2�51億美元。歐洲投資者失望了,他們想透過債券獲得利息和其他收益的美夢破滅了。他們不只對危機中的美國缺乏信心,還對美國的未來缺少希望,他們開始割肉,大肆低價拋售美國債券與股票。此時,接招的是美國,他們用低價把債券從歐洲人手中買回來。當美國經濟復甦後,得意洋洋地向歐洲人彰顯他們旺盛的生命力時,歐洲的資本按捺不住又高價收購他們曾經低價賣出的證券。如此反覆,美國屢屢得手,以危機為“幌子”,把其他國家的投資者玩得團團轉,而其他投資者也甘心為美國做嫁衣裳。被美國屢屢得手,資本為什麼不長記性?試想,世界的經濟危機哪一次不是資本瘋狂的結果。

歷史的資料往往讓人大跌眼鏡,19世紀70年代竟是美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十年,年平均增長率高達6�7%,人均增長率為3�9%。雖然經歷了1873年的零增長和1874年的衰退,但美國經濟一直保持著很好的增長勢頭。這與歐洲投資者嘔心瀝血投資美國鐵路建設不無關係,美國日益完善的交通大動脈為經濟的新一輪發展提供了動力,鐵路運輸業異軍突起。湯姆·斯科特的賓夕法尼亞鐵路也曾因為經濟危機出現過資金短缺,但湯姆·斯科特一方面大幅削減成本,另一方面運輸量增加,賓夕法尼亞鐵路的淨收益反而增加了。

另外,經濟危機削弱了歐洲各國的生產能力,市場出現了空白,美國製造業與農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從1870~1880年,美國人口只增長了26%,燃料消耗翻番,金屬消耗增加了2倍,石油產量增加了4倍,製造業產出的實際價值也增加了三分之二。鋼鐵產量一路上升,到80年代初期,已經可以與英國平分秋色了。難怪美國著名的焦炭商亨利·弗裡克認為70年代是個相當可怕的年代,他的焦炭產量在五年內增加了2倍。小麥、玉米、棉花等的出口量也分別增加兩到三倍不等。

1873年,當人們從美國衰退的廢墟上走過時,看到的是經濟蕭條的前景。而今天,當人們從美國經濟的神壇上走過時,看到的是1873年經濟恐慌所帶來的無限釋放的能量。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大企業時代來臨

天上會掉餡餅嗎?

如果在合適的時間,你的手伸得足夠長,就能接到上帝扔下的餡餅。在世界的經濟週期中,這個上帝就是能夠把世界經濟摧毀得支離破碎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不僅帶來了破產、失業、流離失所等蕭條,還帶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洗牌。在大洗牌中,盛行著“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競爭遊戲,資源向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