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生物鏈中,人類應學會知足
那麼,人類究竟應該追求什麼樣的新哲學呢?
作為今後日本和日本人人生觀的根本哲學,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知足”。而且,還包括因知足之心產生的感恩、謙虛地態度,以及體諒他人的利他行為。
自然界中有知足生活方式的模型。食草類動物吃植物,食肉類動物吃食草類動物,食肉類動物的糞、屍體迴歸土地,滋養植物…長在宏觀角度來看,弱肉強食的動植物世界也是出於“調和的”生物鏈中。
但是,與人類不同,動物不會自己破壞生物鏈。食草類動物如果被慾望驅使吃光植物,食物鏈被切斷,別說自己的生存,後面的生物也將面臨滅頂之災。於是,它們本能地節制,沒有超出自身需求的貪婪。
雄獅在抱飽腹時不掠取獵物。這既是本能,同時又是造物主給予的“知足”的生存方式。正因為掌握了知足的生存方式,自然界才得以長久保持協調和穩定。
難道人類不也應該學習自然界中的“節制”嗎?人類原本也是居住在自然界中的,曾經理解自然界的攝理,把自己也作為生物鏈中的一環。後來,人類從食物鏈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在擺脫了生物鏈迴圈法則的束縛的同時,也丟失了與其它生物共存的謙虛態度。
在自然界中,只有人類具有“高度的”智慧,能夠大量生產糧食和工業製品,並擁有提高生產效率的技術。但是,不久,人類的智慧就演變成傲慢,產生了意在支配自然界的慾望。同時,知足的節制崩潰,還想要更多,還想更富有,終於陷入威脅地球環境的惡性迴圈當中。
人類覺醒時,“利他”的文明之花就將盛開
為了不和地球這艘船一起下沉,我們必須重新恢復自然界的美好品行。應該把給予人類的智慧當作真正的睿智,掌握如何控制自私慾望的藝術。
也就是說,有必要實踐“知足”精神及知足的生活方式。如果,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知足的話,當更想要的也得到了的時候,你肯定也仍然不會滿足。
過度追求的財富應該適可而止了。不應把國家和個人的目標放在追求物質上的富有,精神富有才是最終目標,這就是老子所提倡的“知足常樂”的“知足”生活方式。有句格言“無法得到渴望的東西時,就珍惜現在擁有”。“滿足才是賢者之基”,如何才有人類的安定,這樣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態度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
人類應該控制自己的私慾,要有知足、與他人共享的寬容之心、或者給予他人、滿足他人的體諒之心,儘管也許有人認為說得太好聽,也許有人說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相信這樣的思維方式一定能夠拯救日本,更廣一點說能夠拯救地球。
需要強調一點的是,知足的生活態度絕對不是滿足現狀、不進行任何新的嘗試或停滯不前碌碌無為。那經濟情況來做比喻,雖然GDP總值沒有變化,而內涵或者產業結構本身不斷髮生改變。也就是陳舊的產業不斷消亡,新的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這是因為人類的智慧使新生事物不斷湧現,健全的新陳代謝不斷交替進行,人與社會都充滿活力和創造性。
如果能夠達到這樣的狀態,那麼我們不就能從成長走向成熟,從競爭走向共存,實現夢寐以求的願景,走上協調發展之路嗎?
甚至,也許利他之德將催生新的社會文明。今天人們的願望是生活更輕鬆、食用更美味、賺錢更多的錢財。在新的時代,讓對方過的更好,讓他人更幸福,基於同情心或“愛”的利他文明之花一定能夠盛開不敗。這將是怎樣一種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形態,我不得而知。也許這一切都好像海市蜃樓一般,只不過是我個人的主觀願望而已。
但是,我重複講到,為實現這些所作的努力比實現本身更加重要。這樣度過的每一天將砥礪我們的心智。如此這般,我們的心靈將更加高尚,到達“知足”“利他”社會的路程就不遠了。
第五章 與宇宙和諧相處
支配人生的兩股神秘力量
人生受“看不見的手”的駕馭。而且,“看不見的手”有兩隻。
第一隻手是命運。人們帶著各自的命運來到世上,而且在不知命運如何的情況下被命運牽引或催促著度過一生。也許有人持有不同觀點,但我認為命運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人確實受某種力量支配著,它不受個人的意志或思想所左右。它不顧人類的喜怒哀樂,像奔流不息的大河,貫穿著我們的一生,一刻也不停地把我們帶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