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不管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擴張政策,它們的刺激效應可能會很小並且不確定。事實上,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輕而易舉地把我們救出火坑。所以,要提前防備,不要落入火坑,這一點更為重要。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歸罪遊戲(1)
當重大問題出現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將矛頭指向相關部門,在這次事件中,它們不外乎是銀行家、信用評級機構、監管者、中央銀行和政府。我們發現這些相關部門並沒有特別貪婪、腐敗或無能,銀行家靠他們認為堅不可摧的風險管理體系判斷,政府靠的是它們看起來很穩定的市場做決策,投資者聽從的是專業人士的意見,他們只不過在根據他們堅信的原則行事,這時候我們才會轉而思考,是不是我們的整個觀念錯了。換而言之,我們的本能反應是找一個替罪羊,只有當我們進一步探究危機深層次的原因時才會辨認出問題背後的驅使因素,那就是指導我們行為的思想根源。
歸罪於銀行家
首當其衝受到指責的是銀行家,這一點可以理解。他們掌握著上萬億資金,摧毀了他們的股東、他們的客戶、他們的員工和整個經濟,卻還能夠一直得到分紅。當經濟繁榮時他們把利潤揣入了私人腰包,當經濟遭受重創時,納稅人卻不得不承擔損失。他們立功時我們給予獎勵這還可以接受,但栽跟頭了我們還要掏腰包這是骯髒的,特別是這些人毫無懺悔之意。英國自由民主黨發言人文斯·凱布林2009年2月9日在《每日郵報》上高呼: “把這些銀行家送上斷頭臺吧……這些只顧分紅的銀行家……被譴責以空前的規模侵耗大眾財富。他們愚蠢、貪婪、瀆職,冒著巨大風險把這個世界推向巨大的災難,使很多人失業,使很多人失去了他們的房地產。”25威爾·赫頓在2009年1月25日的《觀察家報》上大聲疾呼:“用我們的金錢去賭博以牟取他們的私利,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26
還有人列舉了其他一些原因:短期獎勵誘使銀行肆意和過度借貸。證券化意味著初始貸款人對借貸人是否有持續償還能力不承擔風險。還有人認為危機的根源是企業未能自律,特別是高管層對股東和董事會缺乏應有的責任,高管層對交易方控制不力,等等。
給那些政府援助或資助的銀行高管層降薪得到了民眾普遍的支援,其呼聲遠遠蓋過了對需要為銀行家的天才支付報酬的辯駁。當蘇格蘭皇家銀行前執行官素有“砍刀”之稱的弗雷德·格德溫爵士在任職期間把自己的機構送上破產之路時,自己卻已積累了百萬財富,甚至在他被迫退休離職時還撈取了豐厚的養老金,他在愛丁堡的住宅因而也成為居民用石子襲擊的目標。
那些曾要求銀行向支付能力低的人群銷售按揭貸款的人,既然政府都向其注了資金,他們為什麼還要收取如此之高的利息?這些銀行家辯護說,如果他們又開始加快貸款速度,那麼他們又將成為眾矢之的。約翰遜·古斯利在2009年2月12日的《金融時報》上寫道:“銀行將政府給它們的資金聚成一堆,它們在上面幸災樂禍地跳躍,就像《小矮人歷險記》中的惡龍斯毛戈,美其名曰重組資產負債表。”27
銀行家當然予以否認,高盛CEO勞埃德·布蘭克芬如是說:
如果我們選擇放棄幾十年前建立的證券化和金融衍生品等市場機制,我們最終就會招致融資渠道緊縮,風險對沖和風險分散效率降低。在過去的大半個世紀中,我們的市場和金融工具為創新輸送了豐富的資金,為企業家甘冒風險的精神提供了回報,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催化劑。歷史告訴我們,一個躍動而有活力的市場體系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經濟體的核心所在。28
歸罪遊戲(2)
事實上,“歷史告訴我們”,1951~1973年才是我們全球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當時並沒有日後才發明的那些金融工具。
然而,銀行家成為眾矢之的被輿論大肆聲討也並非好事,有點像古代收成不好時發起的迫害、屠殺和祭祀活動。這樣無濟於事,反而會產生反作用力。除非我們決定要完全接管銀行,否則我們不能貿然攻擊銀行家肆意放貸,然後期望他們只賺取微薄的利潤,期望商人還會樂於投資。而且,這場辯論戰沒有提到一點,如果我們說銀行家都是“貪婪”的,這究竟意味著什麼?貪婪的概念是模糊的,除非我們能夠定義什麼是“足夠”,而我們對“足夠”並沒有清晰的概念。思想更為深刻一些的人意識到,銀行家的失敗只是管中窺豹,更大的失敗是思想認識的失敗,是監管的失敗,是金錢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