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行整個帝國。他還焦急地等待著他的兄弟、英國駐北京的公使弗雷德裡克·普魯斯來到北京,以便介紹他結識恭親王。
恭親王前來拜訪,呆了兩個小時。這雖是一次友好的訪問,但仍免不了繁文縟節。儘管恭親王並不樂意,畢託還是利用這個機會給親王拍了一張照片。這次成功了,拍了一張漂亮的照片,直到今天我們還能看到。額爾金只是對未能面見皇上表示遺憾,因為皇上仍住在滿洲的熱河(承德)。談話過程中,額爾金從恭親王口中得知,中國方面並不知道印度屬於英國,並且一直認為英國是一隻小小的島嶼,它的一半居民不得不生活在水上!次日,額爾金回拜。會見更“隨和”了一些,也就是說,變得更加親切友好了。
。。
第十六章 法國人見證的洗劫(10)
羅亨利此時已啟程返回英國,向國內報告10月25日簽訂的條約。他還帶著葛羅發往巴黎的快信,這些快信是透過羅納河口省省長先生,用電報從馬賽發往巴黎的。
與孟託邦將軍一樣,格蘭特將軍也決定儘快離開北京,其原因也與孟託邦將軍相同,即寒冷的天氣將很快使穿過天津的河道結冰,並且可能阻止部隊登船出海。他下了死命令說,一旦過了11月7日,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額爾金接到葛羅的一封信,葛羅在信中說,儘管額爾金有言在先,他還是去拜會了恭親王。實際上,額爾金認為,葛羅一心想博得恭親王的好感並希望擴大基督教的利益,他邁出第一步是錯誤的。
10月底
10月31日是法國部隊在北京度過的最後一天。所有的軍官都利用這個機會遊覽帝國的首都,逛逛街,在店鋪裡買些古董或者其它新奇的小玩藝。店鋪里人頭攢動,商人們從即將出發的英法軍官們手裡收買從圓明園裡搶掠來的文物,或用其它東西與他們交換。
在這座中國城市中確實有很多座古董店鋪。使團隨員喬治·德
·凱魯萊因為未能參加搶掠圓明園,故自稱“被剝奪了圓明園的繼承權”,他已準備好在北京最好的古董店裡把失去的損失奪回來。到如此遙遠的地方旅行,一定要帶些紀念品回去。如果兩手空空地回到法國,一個個“慾壑難填”、只等他回來就將對他“從圓明園攫取的中國珍寶實施報復”的親朋好友會怎麼說呢!
德·凱魯萊是個非常內行的收藏愛好者,他把“中國貨”劃分為幾個大類:玉器、景泰藍、漆器、瓷器、銅器、木雕、象牙、其它雜類。他對這些物品的評價可能令人感到詫異,但這種評價並不是孤立的。他毫不猶豫地斷言道:“我不承認中國人具有藝術思想和品味,也就是說他們沒有美感”。比如說,在他看來,中國的瓷器,儘管具有各種無法模仿的顏色和細膩的紋理,根本無法和法國塞孚爾瓷窯最差的素坯或薩克斯瓷窯最不起眼的小瓷像想比。他指責中國的工匠不注重形式,只關心原材料的價格和繁難的工藝。不過他的書中有一章專門描寫在北京所能找到的各種玩藝,吊起了眾多愛好者和收藏家的胃口。
部隊撤走以後,喬治·德·凱魯萊仍留在北京,他留連於城裡的眾多古玩店之間,購買雕刻和版畫。他買到一些表現山水和以竹子為題材的畫軸、內畫以及書法作品。他以觀賞中國畫家以歐洲人為物件的諷刺畫為樂。他還吃驚地發現,在版畫商的貨架上,有大量的春宮畫冊和淫穢雕刻……。應該指出,在英法聯軍的記事者當中,喬治·德·凱魯萊是僅有的幾個對中國繪畫感興趣的人之一。
從條約簽字後的第二天起,法英兩國的軍官和外交官(米特雷西,凱魯萊,阿爾芒,瓦蘭,郇和,吳士禮等人)就在北京城裡到處觀光。他們幾乎一致的看法是……大失所望!
一位102師的志願兵直言不諱:“北京,一座非常粗鄙、非常骯髒的城市。唉!原來對它產生的想法,真是大錯特錯……。這裡沒有任何吸引人的東西,沒有任何美的東西,沒有任何偉大的東西。至於房子,儘管外面裝飾著漂亮的雕樑畫柱,看起來還是十分寒傖”。
米特雷西伯爵對帝國首都的評價毫不留情:
“乍看上去,人們還能想象一下,這座巨大的城池該掩藏著多少奇珍異寶。一旦走近,便大失所望。到處都是骯髒破舊的房舍,比城市周圍村莊裡的房子還要破爛。滿人城區的主要街道,比中國任何其它城市的街道都要寬闊,但仍然同其它街道一樣,既沒有鋪上石板,也沒有留出人行道,無非是失修的碎石路面,夏天裡塵土飛揚,冬天裡滿是汙泥濁水,簡直就是名副其實的爛泥塘。不時出現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