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口口水井堵住道路,到處是垃圾和糞堆,臭氣沖天”。

米特雷西總結道:“總之,北京的景象向我表明,它根本配不上它在歐洲的顯赫名聲”。

第十六章 法國人見證的洗劫(11)

在他那本叫做《北京之行》的書中,喬治·德·凱魯萊花了不少於兩章的篇幅(六十多頁,非常引人入勝)描述他在北京城中的見聞。從中至少可以看出,他對北京同樣感到極度失望,以致於讓人覺得,即使有什麼東西沒有見到,也不必感到任何遺憾。他承認,在漫長的海上旅途中所讀到的旅行家或漢學家們對北京充滿迷人細節的描寫,他在北京根本就沒有看到。比如說簽署條約的地點禮部,在他看來簡直是破敗不堪。不過耶穌會士建造的觀象臺深深地吸引了他,能夠發現路易十四的同代人、活躍在康熙朝廷的著名耶穌會士南懷仁建造的天文儀器,讓他激動不已。

軍醫阿爾芒也同樣感到失望。他所見到的北京,與他原來的想象有天壤之別。他穿過“這座神話一般的京城”,去尋找那座天主教堂和墓地。他的第一印象是憂鬱。“我們當天出行的動機,滴水成冰的寒冷天氣,衣衫襤褸、滿臉懷疑的老百姓們毫無生氣可言的麻木表情,在空空曠曠、坑坑窪窪、浮土充滿車轍的大道上長途跋涉,綿延不斷的、用沒燒透的青灰磚砌成的滿人房屋,所有這一切,都使我們對北京留下了非常沉悶憂鬱的第一印象。同時,我們還後悔從此失去了原來遠距離眺望時所得到的美好印象,以及消融在金黃色落日餘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