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業時,便輟學到茶園當雜工。此後,王永慶又到小米店做學徒,由此積累了不少商業經驗,如差異化競爭、從顧客出發等經營策略。當學徒後的第二年,王永慶借來200元錢,開始自己創業,之後又辦過磚瓦廠、木材廠,但都是在遵循日本經濟管理方法的情況下負重前行的。後來大家總把王永慶形容為從“一粒米起家”的臺灣富豪。

1954年,王永慶籌資創辦了臺塑公司,1957年建成並投產。當時臺灣經濟基礎薄弱,物資匱乏,生產材料基本靠進口,但王永慶憑藉著自己獨特的管理理念,以及不斷戰勝危機與挑戰的勇氣和毅力,帶領著“臺塑集團”發展成臺灣企業的“王中之王”。僅在1984年,臺塑集團的年營業額就達30億美元,佔臺灣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的5�5%,與臺塑集團有著存亡與共關係的下游加工廠已超過1 500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王永慶始終穩坐檯灣富豪的首席寶座,臺塑集團則在世界化學工業界位居“50強”之列,是臺灣唯一進入“世界企業50強”的企業。

2008年10月15日,王永慶以92歲的高齡在美國新澤西州逝世,而他去美國正是為了檢視新經濟危機下臺塑美國公司的生產線。

瘦鵝與經濟危機中的機遇

【觀點】

“瘦鵝胃口奇佳,消化能力又強,雖然瘦弱卻有很強的生命力,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只要有東西吃,它就立刻能肥壯起來。”

【核心提示】

人在某些時候會遇到難以想象的危機與困難,比如戰爭。當王永慶正準備大幹一場時,臺灣在日本統治下強行實施集約化管理,企業無法延續不說,連人的生存都變得困難。普通人大多會怨天尤人,但王永慶卻能在非常狀況下找到金礦——他發現了瘦鵝。真正的企業家總能在非常規狀況下發現機遇。

【進階閱讀】之危機背景

1941年,日本的侵略戰爭正在亞洲大地上殘忍地進行,已被日本統治了47年的臺灣更是被譽為“理想的殖民地”。日本為了強化統治,實行嚴厲的經濟管制,人為地製造了臺灣民營企業的經濟危機。王永慶後來回憶道:“為了保證戰爭的需要,日本實行配給制度,糧食的供應採取‘共精共販’的方式,即把稻米集中在一兩家碾米廠加工。嘉義原有12家規模不一的碾米廠,在新制度下僅留下兩家,其餘一律關門。”王永慶當時經營的碾米廠,比日本人經營的工廠效益高很多,但卻在被關閉的陣營中。

在這樣危急的時刻,王永慶自然無法與法令對抗,但他卻在一個很小的事例中明白了影響其一生的道理。

當時人民生活疾苦,農村裡家家戶戶都養殖雞鴨鵝補貼家用,但配給制下的糧食供應嚴重不足,雞鴨自然更加吃不飽,只能讓它們到野外吃草。一般說來,一隻鵝養到4個月就會有5~6斤重,可當時的4個月下來,每隻鵝都只有兩斤重,瘦得皮包骨頭。那時,王永慶到鄉下看到這些骨瘦如柴、價值偏低的鵝群,心中想著:如果他能找到飼料的話,養鵝的問題就能解決了。與此同時他觀察到:當時農村收割了高麗菜之後,都把菜根和粗葉丟在菜園裡,於是他便僱人撿回那些菜根和粗葉,再向“共精共販”的碾米機構購買碎米和稻穀,混合起來製作成鵝的飼料。 。 想看書來

王永慶:瘦鵝在危機中生長(2)

王永慶買回很多瘦鵝,用他特製的飼料餵養,兩斤重的瘦鵝一遇到食物就猛吃,直撐到脖子為止,稍微消化些又開始猛吃。如此,經過王永慶兩個月的餵養,瘦鵝就能長到7~8斤,非常肥大。

這一事件令王永慶信心十足,他在後來的多個場合說:“瘦鵝餓不死,我們就一定會有發展。我們中國人天生有強韌的潛在能耐,瘦鵝瘦,不是鵝的問題,而是養鵝的人不懂飼養,一旦有東西吃,瘦鵝便能迅速肥壯。”

經濟危機之下,很多企業都如瘦鵝一般,營養不良、價值被低估,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表面現象,一旦經濟回暖,企業便又會迅速強盛。而在大家普遍低迷的時刻,最好能乘機收購回一些“瘦鵝”,加以合理地“餵養”,這是打著手電筒都找不到的機遇,危險與機遇僅僅隔了這麼一層窗戶紙。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觀點】

“經濟景氣時,每家公司都有盈餘,但如果這樣就自我滿足的話,是很可怕很危險的。古人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怕不知警惕,不怕艱難;只怕沒有計劃,不怕起步慢。”

【核心提示】

企業家是天性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