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當時已72歲的和田一夫扼腕嘆息,因為在4年前,他創立的八佰伴公司破產了。而他嘆息是因為他本有救活公司的機會,因為當時陷入資金斷裂的八佰伴透過出售資產,獲得了320億日元的現金,結果和田一夫犯了個致命的錯誤,他誤信銀行承諾,將寶貴的現金先用於償還銀行債務,而非投入公司運營,這使他親手創立的八佰伴掉入了深淵。在付出瞭如此沉重的代價後,和田一夫明白了資金對於應對企業危機的意義。
和田一夫進入了失敗者的隊伍,但他的經驗卻讓後來者受益無窮。2003年,“非典”襲擊中國,正處於蓬勃發展中的新東方學校不得不停下了前進腳步,學生不再上課、老師還要生活、公司要照常運轉,這種資金只出不進的曾情況使很多企業無聲死亡,但新東方最終挺過了那段歲月,支援它活下來的原因,是掌門人俞敏洪一直要求新東方預留2億元的儲備金,這筆錢最終救了新東方。同樣的例子也在英特爾、和記黃埔和阿里巴巴身上反覆出現,20世紀80年代,英特爾遭遇產品質量危機時,正是豐富的現金儲備救了它;李嘉誠則一直要求公司的負債率低於12%;而阿里巴巴能在2008年金融風暴來臨時,大喊口號、大舉招聘的底氣,便是它在2007年上市時所獲得的大筆資金。
在危機中尋找希望的曙光
今天,登頂珠峰的企業家王石,和被譽為“火星來人”的馬雲已然站在了中國企業家的巔峰,他們是各自企業的靈魂,同時也是諸多青年的偶像。但就像馬雲自己說的:“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見到後天的太陽。”本書記載了20位企業家的危機時刻,並展現了他們在各自“關鍵時刻”的所思所想,最重要的,是幫助大家找到應對危機的信心。
本書中的主角,他們本身並不處於同一起跑線上,他們的生存時間不同、規模不同、行業地位不同、執行模式不同、企業性質不同、遇到的危機也不同,這都導致不能用同一種角度去解剖這些案例。但是,所有這些故事中,都透露出一個共同的主題,那便是信仰。
1963年,45歲的玫琳凱剛剛失去了第一任丈夫,在埋葬了丈夫的一個月後,她在達拉斯的一爿小店裡開始了自己的夢想之旅,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家化妝品公司,這麼做的原因是,她始終堅信所有的美國女人總會希望自己更加美麗。在此後的發展中,玫琳凱公司數度沉浮,但卻如同被保護神庇佑著一般始終屹立不倒。後來玫琳凱在自傳中道出了她這種“信仰”的源泉:還在她孩提時代,她母親便鼓勵她,在走向未知時,相信“你能做到”。事實上,這是一種近乎盲目的信心,唯一的解釋只能是,第六感給了她力量。
給過玫琳凱力量的這種信仰,也在其他時刻給過其他人力量,就像在黑暗中總有人掙扎著去尋找那一絲光亮一樣。1985年,喬布斯被驅逐出了他一手創辦的蘋果公司,這是對一家企業的創始人最大的羞辱。但即使在這般極端的環境下,喬布斯依然堅信自己能夠重回蘋果公司,而在8年之後,他如願了。在網際網路世界裡,被新浪驅逐的王志東和被雅虎驅逐的楊致遠都沒能做到喬布斯那樣,誰也不能說明白他們之間有什麼不同。面臨同一危機的不同人,境況差別可以如此巨大,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但我們都知道,失敗可以找到成千上萬的理由,而成功的理由卻往往只有一條。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玫琳凱與喬布斯們在做出那些決定時,都並沒有預計到自己能獲得那麼巨大的成功。但是,就像一句古諺所說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就真的到達了要到的地方。危機之下的生存之道,可能就是對自己說一聲:“我能”,這點上,玫琳凱與喬布斯無疑為眾多企業家樹立了標杆。
吳曉波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王永慶:瘦鵝在危機中生長(1)
王永慶背景
王永慶被譽為“臺灣經營之神”,在他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中,至少經歷過4次巨大的經濟危機,分別為20世紀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以及1997年席捲亞洲的金融風暴。經歷了一次次狂風驟雨,王永慶和他的臺塑集團不但沒有倒下,反而日漸崛起,最終王永慶成為臺灣首富,其中奧秘令所有人好奇。
王永慶1916年1月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原籍福建省安溪縣,他出生那年臺灣正處於被日本佔領時期,經濟蕭條。王永慶的父親王長庚以種茶為生,王永慶15歲小學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