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只能循著有限的規律摸索前行。1900年,在汽車出現前,美國紐約每天要處理250萬噸馬糞、6萬加侖馬尿,而圍繞在這個數字之上的,是一個龐大的與馬有關的產業鏈,但是,汽車的出現讓所有與馬有關的公司都快速消亡了。同樣的,紙張的出現消滅了竹簡,電話讓電報和雞毛信進了博物館,即使到今天,因為網際網路的誕生,圖書館、集貿市場都邁入了夕陽產業的行列。這是一個很容易理解的事實,當一個新產品、新產業誕生時,巨大的機遇與危機總是相伴而生,是被淘汰還是引領發展,就要看你是否站在了新世界的一邊。頑固的柯達公司一直堅守在傳統膠捲的領域,卻沒有看到數碼的新世界正在離它越來越遠;而當英特爾公司流連於儲存器產業,併為此不願正視被日本公司侵吞了的空間時,它成為了一個火山口的探險者,只有在它進入了微處理器產業後,它才算安全著陸了。
不過,儘管有時候你站對了陣營,卻依然可能身處險境。最典型的案例是美國與日本的汽車產業。在20世紀50年代,日本製造是劣質品的代名詞,所以日本產的第一輛汽車在美國上市時因質量不合格而不得不退出市場。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高效美觀的日本汽車卻以復仇般的姿態,重新進入了美國市場,而在此前的70多年時間裡,從1908年開始,美國一直是汽車產業的領頭人。隨後,克萊斯勒公司在1980年虧損17億美元,如果沒有聯邦借款的話早就破產了,其次是福特,虧損達到了15億美元。這也只能再次證明,商業世界裡沒有安全的孤島。
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