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多訪求殷商遺民的賢人君子長者,熟悉商之興亡歷史,以資借鑑。周公認為,商紂之所以亡,是由於好飲酒之故,因為貪杯而輕信婦人之話,紂之亂由是開始。康叔之國後,聽從周公的教誨,和集衛民,於是民心大歸。周成王繼位後,任命康叔為周王室的司法部長(司寇),並賜衛國以大路等祭器。
在康叔的示範下,衛國前期相對安定,只出了一個頃侯,透過賄賂周夷王取得了侯爵。對於衛武公繼位的合法性,《史記》認為是兄弟間相爭的結果。但《史記索隱》則認為,這是太史公誤信了雜說之故。
衛武公就是頃侯之孫。當時的太子本是共伯余,而武公也就是和,是餘之弟弟。《史記》採信雜說認為,是和殺了其兄,才做了衛侯。《索隱》辨稱,這個說法是不對的,“詩著衛世子恭伯蚤卒,不雲被殺。若武公殺兄而立,豈可以為訓而形之於國史乎?蓋太史公採雜說而為此記耳”。
我也認為,《索隱》的說法更有道理,若武公確實是弒兄得位,史上應該會有記載。
《國語》稱,武公九十五歲的時候,仍然“箴誡於國,恭恪於朝,倚幾有誦,至於沒身,謂之叡聖”。可見是一個有道明君。《史記》也載,“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殺周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為公”。
武公之子是莊公,莊公娶了一個美貌而無子的齊姜(又叫莊姜),因為夫人無子,致使寵妾所生的兩個兒子公子完與公子州籲發生了爭奪君位的矛盾。衛國開始露出衰亂的苗頭。這些史事在《邶》、《啵�範�韁卸加惺�砉��
txt小說上傳分享
淇奧:歷經三千年風雨的君子之風(2)
《淇奧》就是一首頌武公之德的詩。把武公稱作文采斐然的君子,當是人們對這種道德君子的期許和嚮往。詩的大意是:
遠望那淇水的河灣,翠竹婀娜挺拔。有位君子文采斐然,像骨器一樣反覆切磋過,像玉石一般反覆琢磨過。神態莊重胸懷寬廣,地位顯赫氣宇軒昂。這樣的文采君子,如何能不想他!
遠望那淇水的河灣,翠竹青綠挺拔。有位君子德配四方,耳邊垂著玉石鑲嵌著的耳瑱,會弁上閃爍著燦爛的星光。神態莊嚴胸懷大度,氣宇軒昂舉止威武。這樣的道德君子,如何能不想他!
遠望那淇水的河灣,翠竹鬱然挺拔。有位君子風流瀟灑,純粹得如金似錫,溫純得如圭似璧。神氣曠達舉止大度,心胸寬展抱負非凡。談吐幽默妙語如珠,體貼溫和毫不輕薄!
這樣一位貌似潘安的美男子,或許是詩人的誇耀之辭。所謂愛到深處,什麼都是美的了,但無疑也是詩人發自內心的讚美。《詩經》中很少這樣集中描寫讚美一個男子的外貌,“充耳琇瑩,會弁如星”,這一系列的華美衣飾、珠光寶氣的外表描寫,或許都是為了襯托君子的內在美。詩人的重心並不在這些裝飾,正如全詩以翠竹起興,目的只是以竹的意象來比喻君子的氣節。竹子四季常青,隱喻君子充滿生機活力;竹子有節,隱喻君子的氣節;竹子空心,隱喻君子虛心;竹子之性質樸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靜而怡然,這一切都吻合君子的內在美德,讀者彷彿看到了“君子”挺秀清朗的風姿;竹子挺拔叢生,隱喻詩人對君子生命力強盛、年華久遠的期盼和祝願,無怪乎後世的詩人總愛以竹入詩入畫。“衙齋臥聽簫簫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鄭板橋的這首詩可能就化自於此。
在詩人眼中,這樣一位君子,是德才兼備、瀟灑風流、寬和幽默的,也形象地展示了男子漢真正的美在於氣質和品格,才華和修養。
更有意義的是,詩裡還開始運用大量的明喻,來讚美君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金如錫,如圭如璧”,這些比喻如今早已是膾炙人口,運用得也恰到好處,寓示著君子之美在於後天的學習修養和道德磨礪。而詩中所選擇的比喻的物件,都是人們眼裡熟悉的美好事物,如“竹”、“玉”、“金”,緊扣“有匪君子”的內秀美,詩人藉此來表達內心中永遠難以忘懷的情感。
《詩經》中對男性的讚美有兩類,一是君子,一是士。士是男人的通稱,君子則是貴族的尊稱。若是以現代人要麼用嚴肅的眼光要麼用庸俗的哥呀妹呀的眼光來審讀,不知道會成為什麼。《詩經》時代,貴族固然值得人們的尊敬,但不一定值得人們歌頌。只有貴族中真正的君子才值得人們嚮往。《詩經》中的貴族,一樣是人們或詛咒或諷刺的物件,並不因為你是貴族;《詩經》中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