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7部分

知道定瓷。那可是北宋五大名窯之一。儘管也不是但凡五大名窯都是珍品瓷器,但是不可否認,五大名窯的東西確實比一般的瓷器更加珍貴。

可是在許多人的印象之中,定瓷應該是胎質薄而有光。釉色純白滋潤的模樣。說白了,定瓷應該是繼承了唐代刑窯的技藝,大量燒製白瓷,只有少量……

“等等。是黑定!”

忽然之間,一個掌櫃反應過來,滿臉激動之色:“色黑如漆的黑定。”

“什麼?”

“真是黑定?”

一時之間。其他掌櫃紛紛醒悟,馬上就想起來了。雖然定窯以產白瓷著稱,但是也兼燒黑釉、醬釉和釉瓷之類的東西,文獻分別稱為黑定、紫定、綠定。

其中以黑定的傳世量少,也是價格最高,最為珍貴的東西。

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了質疑:“不對吧,黑定不是色黑如漆,烏黑透亮而已麼,怎麼盞內居然有曜變斑痕?”

“少見多怪。”

嚴老慢慢放下了茶盞,瞪眼道:“難道你不清楚黑定也有三大類嗎?第一類為純黑色,釉面漆黑光亮,極其樸素。第二類釉面有窯變痕跡,或是兔盞紋,或是油滴斑,或是類似鐵鏽的顏色等等。至於第三類,那是採用金彩裝飾,在外壁塗金線繪圖,又在內壁描繪龍鳳之類的圖紋,色彩富麗,又顯得十分莊重。”

在嚴老的指點下,那個掌櫃恍然大悟之餘,又提出新的疑問:“嚴老,據我所知,黑定是胎骨潔白而釉色烏黑髮亮。可是我剛才看在盞足的時候,胎卻是淡黃色的。”

“無知。”

一瞬間,嚴老恨其不爭道:“你既然知道黑定是白胎黑釉,那麼也應該清楚,所謂的白胎白骨,那是白中帶微黃的顏色。況且茶盞擱得久了,又沾染不少黃泥,自然更加黃濁了。只要把濁垢擦去,自然看得見白胎……”

說話之間,嚴老雙手拿起茶盞一翻,只見清洗乾淨的底足果然變白了許多,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到胎足的堅質細密。只要這樣細緻的胎骨,才可以把盞壁做得那麼薄。

“另外,你們應該清楚,與之前制瓷的正燒不同,定瓷用的是覆燒法。覆燒法有許多的優點,比如說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間,還能節省燃料,又能防止器具變形,從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產量。不過也有明顯的缺點……”

此時,嚴老把茶盞正放在桌上,指著盞口說道:“現在東西洗乾淨了,你們也應該看得很清楚,盞上有芒口,這是覆燒留下的顯著特點。”

所謂覆燒法,就是將碗盤等器皿反扣著焙燒。這樣一來,儘管可以提高產量,降低成本,但是為了防止瓷器相互貼上起來,所以口沿不能施釉,要露出骨胎,所以稱為芒口。

“難怪嚴老剛才摸了摸盞口,就突然大談白貓黑盞的典故了。”一個掌櫃笑嘆道:“原來在那個時候就知道這是黑定盞。”

“你們懂什麼。”嚴老突然嘆氣道:“剛才我還以為只是普通的黑定,等到東西還原本色之後才發覺這竟然是官窯黑定。早知道我寧捨去一張老臉,也要把東西搶過來。”

“官窯黑定!”其他人又是一驚。

要知道定瓷一開始的時候只是普通民窯,創燒於唐代,默默吸收刑窯白瓷的技術,經過了幾百年的積累,然後厚積薄發,終於在北宋中後期開始為宮廷燒造御用器具,成為了所謂的官窯。也就是那個時候起,才與鈞妝官哥並列,號稱五大名窯。

民定與官定肯定要區分開來,免得大家以為定瓷件件是精品,其實也有質量不怎麼樣的,只有官定瓷才是歷代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品。

顯然,嚴老認為眼前這個茶盞,應該就是官定,曾經的宮廷御用物品。

“嚴老,你這話的根據是什麼?”

這是不在責問,而是十分認真的討教。

“你們要注意觀察……”嚴老也沒有敝帚自珍,慢慢解釋起來:“古代有些文獻中提到,一開始的時候,北宋宮廷之所以不用定瓷,就是因為有芒的原故。但是後來,也不知道是誰的主意,在芒口上鑲嵌了金銀,就提高了檔次,終於讓宮廷接納了定瓷。”

“你們來摸一摸盞口的邊緣位置,是不是有細微的痕跡。”嚴老指點道:“這是常年累月鑲嵌金邊銀邊後留下的壓印。”

藉著這個機會,一幫掌櫃紛紛上手觸控茶盞,仔細感受黑定瓷的細膩質地與烏亮光澤。然後也不用嚴老怎麼解釋了,這樣的品質如果還不是官定,那真是天理難容。

“嘿嘿,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