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茶盞輕薄的胎壁給搓碎了。
事實證明,大家的擔心是多餘的,只見在王觀的揉搓下,茶盞胎壁上的灰白色逐漸消失,取而代之是非常純淨濃亮的漆黑色澤。這種黑色非常內斂,透發出一股莊嚴、古典、雅緻的氣息,讓人感覺這件東西肯定非同一般,具有難以估量的價值。
“難道是龍山黑陶?”一個掌櫃震驚之餘,也忍不住揣測起來。
“不是黑陶,黑陶的胎壁不可能這麼薄。”
“少見多怪了吧,在龍山曾經出土出一件高柄鏤空蛋殼陶杯,無釉而烏黑髮亮,胎薄而質地堅硬,胎壁最厚不過一毫米,最薄的像雞蛋殼一樣,只有零點二毫米。製作工藝之精,堪稱世界一絕,更被定為國寶珍藏起來。”
“你都說了,黑陶是無釉,現在這茶盞有釉,明顯是瓷。”
“好像也是……”
在幾人的竊竊私語之中,王觀也把茶盞裡裡外外認真仔細的用軟布揉搓了一遍,茶盞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光彩。
一會兒,王觀把茶盞上殘存的茶油漬用水清洗乾淨,再把茶盞上的水漬抹去,最終擱在了桌子上讓大家觀賞。只見茶盞外壁純黑,釉面漆黑光亮,光可鑑人。另外在茶盞的內壁,卻有點點油滴似的斑紋。
在沒有用茶油清除茶盞灰白汙漬之前,盞壁內的斑紋若隱若現,似有若無,非常不顯眼。可是在這個時候,油滴似的斑紋卻呈現斑斕絢爛的效果,彷彿孔雀翎毛一樣漂亮。
“這麼漂亮的曜變……”
此時,一個掌櫃激動道:“不是建盞,還能是什麼?”(未完待續。)
第573章 五大名窯,黑定珍品
ps: 今天的第一更,求月票支援。
曜變,就是窯變,是指瓷器施釉之後,送進窯裡燒造。在燒造的過程中,釉料在高溫的作用下,產生千變萬化連製作人都無法把握的效果。但凡瓷器在產生窯變之後,每件都堪稱為孤品,絕對沒有重複一樣的。
當然,每個窯口的窯變情況都不一樣,比如說北宋五大名瓷之中的鈞瓷。這種鈞瓷在入窯之前是沒有任何色彩的,但是在燒成出窯之後,卻呈現出七彩輝映、讓人心旌動搖的絢麗顏色,也就是所謂的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另外同樣有名的就是建窯的曜變天目瓷,這種瓷器的珍貴之處就不用多說了,眼前這個茶盞內壁中絢爛斑點紋,就像極了建盞中的油滴天目鷓鴣盞。此時在陽光的照射下,茶盞內的釉斑折射出暈狀光斑,似真似幻,令人生驚豔之嘆。
見此情形,也難怪那個掌櫃一口咬定,這件東西就是傳說聽曜變天目盞。
“說過很多遍了,這不是建盞,更不是曜變天目,當然也不是吉州窯黑釉瓷。”
嚴老在斥責之時,小心翼翼地把茶盞捧起來,在不同的角度欣賞盞內斑點的色彩變幻,眼中也是浮現陣陣漣漪異彩:“你們眼光要長遠一些,不要總是關注南方窯口一畝三分地,也該想一想北方的窯口。”
“北方窯口,淄博窯?”一個掌櫃愣聲道。
“愚昧。”
嚴老不客氣的訓斥道:“要是淄博窯能夠燒造出這種技藝精湛、胎體薄巧堅質、黑釉深厚凝重、窯變效果絢爛如孔雀翎的東西來,早就與建盞齊名了。”
其他人深以為然,淄博窯有這樣的技藝,他們沒理由不知道。甚至連窯口的遺址都沒有類似的物證出土,可以直接排除這個可能性。
“嚴老,您知道答案就別關賣子了。”一個掌櫃連忙請教起來:“是我們孤陋寡聞,沒有什麼見識,還請您老多多指點。”
其他掌櫃反應過來。紛紛開口道:“對對,請嚴老不吝賜教。”
“沒空。”
嚴老忙著觀賞茶盞,頭都沒抬就拒絕了,還好也沒有那麼絕情,而是隨口道:“有志不在年高,不懂就去問懂的人。”
幾個掌櫃面面相覷,自然明白嚴老的意思,是讓他們向王觀請教。當然,考慮到王觀的年紀,他們多少有些拉不下臉。
幸好王觀善解人意。察覺幾個掌櫃的尷尬,念在大家是同行的情分上,他也不打算捏拿,而是直接笑道:“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這個茶盞應該是定瓷。”
“定瓷?”
“什麼定?”
“是你說錯了,還是我聽錯了?鈞汝哥官定的那個定嗎?”
一瞬間,幾個掌櫃茫然了,眼中充滿了懷疑之色。不僅是懷疑自己聽錯,更多的是在懷疑王觀是不是說岔了。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