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20~60歲男女公司職員進行肥胖和吃飯速度關係的調查。結果顯示:

吃飯速度快的佔總數的40%,這些人BMI平均值為。

吃飯速度不快不慢的佔總數45%,BMI平均值為。

吃飯速度慢的佔總數的15%,平均BMI為。

接著,研究人員又對9位20~50歲男性進行吃飯速度和飽腹感關係的調查。

通常,一頓飯工夫平均為分鐘。如果使用節拍器使每分鐘咀嚼次數增加到88,即將吃飯時間延長到分鐘,則試驗者的食量從平時的693克減少到528克。一天三頓日積月累,這一差值將變得相當巨大。據獅王齒科衛生研究所武井典子的研究,人的血糖值從開始吃飯15分鐘後上升,30分鐘後達到峰值。由於血糖值達到峰值給人以飽腹感約需30分鐘,所以透過仔細咀嚼延長就餐時間,就能使少量食物讓人獲得飽腹感,從而取得減少食量防止肥胖的效果。

大阪市立大學曾根良昭教授證實,吃飯過快會給精神帶來較大負擔。他讓7位女學生在溫度、溼度恆定的人工氣候室內,分為兩組,分別給5分鐘和10分鐘就餐時間。結果,5分鐘組餐後心率比食前有所增加。而10分鐘組餐前餐後幾乎沒有變化。他又進行試驗,將咀嚼次數從通常的325次減少到快食時的214次。結果發現,通常吃飯時心率比飯前增加20%,快食時心率比飯前增加49%。通常飯後收縮期血壓比飯前增加8%,快食後收縮期血壓比飯前增加13%。

最近日本專家提出“培養咀嚼力、用咀嚼創造健康”的口號,並建議在嚥下一口食物前再咀嚼5次。湯、茶水等儘量在飯前餐後飲用,以免減少咀嚼次數。在吃咖哩飯、炒麵等軟食物時加入竹筍、肉等耐嚼食物。

5.嬰幼兒時期過度餵養易發胖

嬰幼兒時期過度餵養是造成嬰幼兒發胖的主要原因。在許多人看來,“胖乎乎”的孩子似乎是營養好的標誌,認為“胖乎乎”的小孩既可愛又健康。殊不知,嬰兒時期營養過剩,會為這些孩子將來到成年時成為大胖子埋下禍根。

嬰幼兒時期是一生中生長發育速度最快的階段,各個組織臟器的成長都以細胞數量的增加為主,包括脂肪組織。該期的過度餵養,可促使脂肪細胞數量增加,大大超過非肥胖幼兒。另外,從小養成食量大的習慣,也會使胃腸道功能活動相應增強,胃排空速度加快,易餓,多食,逐漸使肥胖加重,也是造成兒童期肥胖的一個原因。

據教育機關調查統計:在入學時,每100人中就有4個肥胖兒,到六年級時上升為8~9人。肥胖兒在近20年間,男童大約增加3倍,女童約2倍。重度肥胖兒,可以說已進入成|人型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成|人病的準備階段。根據最新統計,在美國每4個兒童中既有一個超重。肥胖兒的增加,意味著成|人病預備軍的增加,於是成為很大的問題。近年來,30~40歲的年輕人患心肌梗塞的人很多,就是在孩提時代埋下了成|人病的因子所致。

6.傳統“月子”埋下肥胖隱患

近幾年來,肥胖的孕婦越來越多,她們大多數是由於在懷孕期間(俗稱“月子”)為了加強所謂“營養”,而吃大量食物造成的。生活中常常看到孕婦沒完沒了地吃核桃,問其原因,她會告訴你核桃能補腦,多吃核桃能讓小孩聰明。殊不知;核桃是含脂肪非常多的高能量食物;核桃仁的脂肪含量大約在55%左右,15剋核桃仁(大約1個半核桃)相當於10毫升烹調油所產生的能量。由於沒有正確、全面的營養概念,使得一些孕婦錯誤地認為多吃就是加強營養,於是各種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一股腦兒地吃到肚子裡,能量過剩自然也就不在話下。

第二章 肥胖的成因(4)

孕婦營養過剩,使得體重超標準增長,是造成孕期肥胖的主要原因。肥胖的孕婦在懷孕、分娩和產後恢復過程中,會增添許多麻煩,如容易患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容易因胎兒過大難以自然分娩,還會留下患一些慢性疾病的隱患。

上個世紀70年代末,我國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推算下來那時出生的女孩目前已經進入了生育時期。獨生子女本來就備受長輩們的呵護,一旦她們懷孕,那種關愛將達到極致。缺乏運動和營養過剩的現象在這些獨生女孕婦中更是普遍存在。因此,在這裡有必要提醒每一位孕婦以及孕婦的家人注意,要選擇合理均衡的飲食,控制孕期體重合理增長,預防孕期肥胖,以維護孕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