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可讓雞皮女人重做新娘嗎?
我說的“靚女”是國有企業改制的新名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除關乎民生的一線國有企業外,國家對二線國有企業改制的指導思想一般來說都是轉讓原則。這就有個先轉什麼的問題。
是“靚女”先嫁呢,還是老女、醜女先嫁呢?
稍微本位一點,肯定是先嫁老女、醜女,這丈母孃才好當嘛。事實上,這不明智。因為靚女留在家裡久了也會變老、變醜。
我曾經服務過的“希望”也好,“迪康”也好,還有“普瑞”,他們娶回家的都是“靚女”。
安徽蚌埠希望飼料公司前身就是安徽,甚至全國飼料行業的典型“靚女”:全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十條生產線之一,蘇、豫、皖及魯西南等歷來養殖業就很發達,飼料工業前景未可限量。蚌埠市決策英明,甚至還希望“希望集團”幫助他們建類似四川新津、上海嘉定那樣的“希望城私營經濟開發區”。
迪康兼併重慶###長江製藥廠也是如此。長江製藥廠的大輸液名氣很大,技術成熟、工藝先進。加之三峽題材明擺起就是中央關注的重點,後來###同志親臨視察,可想而知。“靚女”嫁了個好“丈夫”,迪康長江製藥廠活了。
普瑞原股東兼併內江製藥五廠同樣如此。
總之,是“靚女”就要快嫁,除非你有本事讓她重獲新生。等久了,一家子的老女、醜女,看你這個丈母孃咋個當。
到新世紀,有人還想打國有企業或者鄉鎮企業的注意。轉了幾圈,發現要麼產品單一,技術、工藝落後,就是裝置老化、人員老化,已經跟不上市場經濟激烈競爭的滾滾洪流,垂垂老矣。
我說,哥們,想想別的吧。比如:你不把它看成一個廠,看成一片空白,怎麼樣?
於是,老枝再發新芽。臨路、臨市、臨水,甚至臨山的老廠似乎一夜間全變得亮麗起來。
“老女”也沒有逃過精明商人的眼睛。難怪,先哲說:“金子,黃黃的,閃光的。可以讓白的變成黑的,讓醜的變成美的;可以讓雞皮女人重做新娘!”
是錢厲害,還是人厲害。你說呢?
私營企業怎麼建立“主人翁意識”?
私營企業怎麼建立“主人翁意識”?
我經常給老闆們講:“企業是什麼?企業是社會資源和企業利益總的協調者和分配者”,有些老闆就是聽不進去。當老闆就應該“以天下之財,利天下之人。”
“天下之財企業創造,員工創造,大家創造,天下之利公平分配,合理分配,和諧分配。”一句話“大家的事,大家辦;大家的錢,大家分!”
1994年,金陽縣分管經濟的副縣長馬海瓦爾委託我代表他參加涼山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四大”體制改革》培訓班。我有幸聆聽了當時國內一線專家講課。從那時起我就醉心於研究思考企業治理問題,特別是分配問題。
這個馬海後來作了涼山州布拖縣縣長,與我同歲,我的工作時間稍微比他長一點,因為他是正式工,該入黨就入黨,該提幹就提幹,所以得志得早。不過,他可從來沒有把我當秘書。他說:“現代企業制度和四大體制改革是培訓縣長的,你就代表我去接受培訓,回來後,該怎麼整,還要你拿主意呵!”
人家馬海縣長在用人上還是有一套嘔。
1996年,成都商報約我寫篇民營企業改革的文章。我當時想民營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那麼成功,還需要改革嗎?
我當時剛好離開“上海希望”,準備去“迪康”。正好,上海希望飼料公司總經理王長清離開“希望”後,準備搞一個“王牌”飼料。他讓我幫他參詳。在閒談中,我們一邊總結私營企業的得與失,一邊解剖自己的沉與浮。
我們感到私營企業開始出問題了。
一是高層勞方與資方沒有建立利益機制,也就是管理者與企業沒有利益關係,像1995年,你幾爺子“司刀令牌”都甩完了,弄了個2000多萬,結果拿了1000多元的獎金。第二年大家就沒有什麼心思幹了。
為了說服大家,我和當時的總經理還給大家來了段佛理:“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向遠處看,往高處走,靠平處坐”。道理是很有道理,特別是和平時期要多宣傳這些東西,把大家的性子搞柔和一點,這也許就叫“和諧社會”吧?
但我老實覺得像是我媽經常教育我們“氣力幹了是有的”一樣;有點宿命,有點忍讓,有點“老好人”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