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獻王司馬孚的規格去辦。
攸舉動以禮,鮮有過事,雖帝亦敬憚之。每引之同處,必擇言而後發。
司馬攸的行為舉止都合於禮法,很少有過錯,即使是晉武帝也對他又敬又畏,每次拉著他在一起相處時,總是斟酌詞語然後才說話。
'6'夏,五月,己亥,琅邪武王薨。
'6'夏季,五月,己亥(初一),琅邪武王司馬去世。
'7'冬,十一月,以尚書左僕射魏舒為司徒。
'7'冬季,十一月,任命尚書左僕射魏舒為司徒。
'8'河南及荊、揚等六州大水。
'8'河南以及荊、揚等六州洪水氾濫。
'9'歸命侯孫卒。
'9'歸命侯孫去世。
'10'是歲,鮮卑慕容涉歸卒。弟刪篡立,將殺涉歸子,亡匿於遼東徐鬱家。
'10'這一年,鮮卑慕容涉歸去世。他的弟弟慕容刪篡位代立,想殺掉慕容涉歸的兒子慕容,慕容逃跑了,隱藏在遼東人的徐鬱的家裡。
五年(甲辰、284)
五年(甲辰,公元284年)
'1'春,正月,己亥,有青龍二,見武庫井中。帝觀之,有喜色。百官將賀,尚書左僕射劉毅表曰:“昔龍降夏庭,卒為周禍。《易》稱‘潛龍勿用,陽在下也。’尋案舊典,無賀龍之禮。”帝從之。
'1'春季,正月,己亥(初四),武器庫的井裡出現了兩條青龍。晉武帝去觀看,臉上現出歡喜的神色來。百官們要去道賀,尚書左僕射劉毅上表說:“從前,龍降臨在夏代的廳堂裡,最後釀成了周代的禍殃。《易經》裡說,‘龍潛代不作施展,是因為陽氣低沉。’我尋查了舊典籍,前人沒有恭賀龍的禮節。”晉武帝聽從了劉毅的話。
'2'初,陳群以吏部不能稽核天下之士,故令郡國各置中正,州置大中正,皆取本士之人任朝廷官、德充才盛者為之,使銓次等級以為九品,有言行修著則升之,道義虧缺則降之,吏部憑之以補授百官。行之浸久,中正或非其人,奸敝日滋。劉毅上疏曰:“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奪天朝之權勢,公無考校之負,私無告訐之忌,用心百態,營求萬端,廉讓之風滅,爭訟之俗成,臣竊為聖朝恥之!蓋中正之設,於損政之道有八:高下逐強弱,是非隨興衰,一人之身,旬日異狀,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一也。置州都者,本取州里清議鹹所歸服,將以鎮異同,一言議也。今重其任而輕其人,使駁違之論橫於州里,嫌仇之隙結於大臣,二也。本立格之體,為九品者,謂才德有優劣,倫輩有首尾也。今乃使優劣易地,首尾倒錯,三也。陛下賞善罰惡,無不裁之以法,獨置中正,委以一國之重,曾無賞罰之防,又禁人不得訴訟,使之縱橫任意,無所顧憚,諸受枉者,抱怨積直,不獲上聞,四也。一國之士,多者千數,或流徒異邦,或取給殊方,面猶不識,況盡其才!而中正知與不知,皆當品狀,採譽於臺府,納毀於流言,任己則有不識之蔽,聽受則有彼此之偏,五也。凡求人才,欲以治民也,今當官著效者或附卑品,在官無績者更獲高敘,是為抑功實而隆空名,長浮華而廢考績,六也。凡官不同人,事不同能。今不狀其才之所宜而但第為九品,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長,以狀取人,則為本品之所限,徒結白論而品狀相妨,七也。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不上列其善,各任愛憎,以植其私,天下之人焉得不懈德行而銳人事,八也。由此論之,職名中正,實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損;古今之失,莫大於此!愚臣以為宜罷中正,除九品,棄魏氏之敝法,更立一代之美製。”太尉、汝南王亮、司空衛亦上疏曰:“魏氏承喪亂之後,人士流移,考詳無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為一時選用之本耳。今九域同規,大化方始,臣等以為宜皆蕩除末法,鹹用土斷,自公卿以下,以所居為正,無復縣客,遠屬異土,盡除中正九品之制,使舉善進才,各由鄉論,則華竟自息,各求於己矣。”始平王文學江夏李重上疏:以為:“九品既除,宜先開移徒,聽相併就,則土斷之實行矣。”帝雖善其言而終不能改也。
'2'當初,陳群由於吏部不能夠審查核實天下計程車人,所以就命令郡國各自設定中正,州設定大中正,都選取本地區的人擔任朝廷的官職,只有富於德才的人才能夠當選。按照士人的才能、政績、資歷分為不同的九品等級。如果言行卓越顯著就可以被提升,道義缺損的就被降級,吏部就憑藉這個來補充朝廷的百官。這個制度實行的日子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