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9部分

'8'夏季,四月,甲子(初三),解除蕭太子太保職務,仍然為同中書門下三品。

'9'五月,甲寅,高麗王藏及莫離支蓋金遣使謝罪;並獻二美女,上還之。金,即蘇文也。

'9'五月,甲寅(二十三日),高麗國王高藏以及莫離支蓋金派使者前來謝罪;並獻兩個美女,太宗讓其回國。蓋金即是蓋蘇文。

'10'六月,丁卯,西突厥乙毗射匱可汗遣使入貢,且請婚;上許之,且使割龜茲、于闐、疏勒、朱俱波、蔥嶺五國以為聘禮。

'10'六月,丁卯(初七),西突厥乙毗射匱可汗派使者到唐朝進獻貢品,並且請求通婚;太宗答應其請求,並且讓西突厥割讓龜茲、于闐、疏勒、朱俱波、蔥嶺五國做為聘禮。

'11'薛延陀多彌可汗,性褊急,猜忌無恩,廢棄父時貴臣,專用己所親暱,國人不附;多彌多所誅殺,人不自安。回紇酋長吐迷度與僕骨、同羅共擊之,多彌大敗。乙亥,詔以江夏王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為瀚海安撫大使;又遣右領衛大將軍執失思力將突厥兵,右驍衛大將軍契何力將涼州及胡兵,代州都督薛萬徹、營州都督張儉各將所部兵,分道並進,以擊薛延陀。

'11'薛延陀多彌可汗,性情急躁,對臣下猜忌,少施恩惠,廢掉了父親在位時的貴族大臣,專門重用自己的親信,國中百姓不順服;又大肆殺戮,人心不安定。回紇酋長吐迷度與僕骨、同羅聯合進攻他,多彌大敗。乙亥(十五日),太宗下詔任命江夏王李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為瀚海安撫大使;又派右領衛大將軍執失思力統率突厥兵,右驍衛大將軍契何力統領涼州以及胡族兵,代州都督薛萬徹、營州都督張儉各統率本部兵馬,分兵幾路,齊頭並進,進攻薛延陀。

上遣校尉宇文法詣烏羅護、,遇薛延陀阿波設之兵於東境,法帥擊破之。薛延陀國中驚擾,曰:“唐兵至矣!”諸部大亂。多彌引數千騎奔阿史德時健部落,回紇攻而殺之,並其宗族殆盡,遂據其地。諸俟斤互相攻擊,爭遣使來歸命。

太宗派校尉宇文法到烏羅護、,在薛延陀東部邊境與薛延陀阿波設的兵馬遭遇,宇文法統率兵將其擊敗。薛延陀國內震動,紛紛言道:“唐朝大兵到了!”各部落大亂。多彌帶領幾千騎兵投奔阿史德時健部落,回紇進攻該部落,並殺死多彌可汗,他的宗族也幾乎被兼併,於是佔據該地。敕勒各部首領相互攻擊,爭著派使者請求歸附唐朝。

薛延陀餘眾西走,猶七萬餘口,共立真珠可汗兄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歸其故地。尋去可汗之號,遣使奉表,請居鬱督軍山之北;使兵部尚書崔敦禮就安集之。

薛延陀殘餘部隊向西潰逃,還有七萬多人,他們共同擁立真珠可汗的侄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回到了故地。不久又去掉了可汗稱號,派使者上表,請求居住在鬱督軍山北麓;太宗讓兵部尚書崔敦禮去鬱督軍山將他們就地安置。

敕勒九姓酋長,以其部落素服薛延陀種,聞咄摩支來,皆恐懼,朝議恐其為磧北之患,乃更遣李世與九姓敕勒共圖之。上戒世曰:“降則撫之,叛則討之。”己丑,上手詔,以“薛延陀破滅,其敕勒諸部,或來降附,或未歸服,今不乘機,恐貽後悔,朕當自詣靈州招撫。其去歲徵遼東兵,皆不調發。”

敕勒九個部落首領,由於一直歸附薛延陀,聽說咄摩支要到鬱督軍山北面居住,都非常害怕。唐朝大臣議論,擔心咄摩支會成為漠北的禍患,於是又派李世與九個敕勒部落共同圖謀對付咄摩支。太宗告誡李世說:“咄摩支如降服就安撫他們,反叛就討伐他們。”己丑(二十九日),太宗手書詔令,認為:“薛延陀被消滅後,其敕勒各部落,有的前來歸降,有的並未歸順,如今要是不乘機圖謀,恐怕將來會後悔,朕應當親自去靈州招撫各部落。去年出征遼東計程車兵,此次都不做徵調。”

時太子當從行,少詹事張行成上疏,以為:“皇太子從幸靈州,不若使之監國,接對百寮,明習庶政,既為京師重鎮,且示四方盛德。宜割私愛,俯從公道。”上以為忠,進位銀青光祿大夫。

當時太子理應跟隨太宗一同去,少詹事張行成上奏疏稱:“皇太子跟陛下巡幸靈州,倒不如留下來監國,接待百官商議朝政,熟習朝廷事務,這樣既可安定京師重鎮,而且又可向四方顯示太子的聖德。望陛下暫時割捨私情,依從朝廷公道。”太宗認為張行成十分忠誠,進官位為銀青光祿大夫。

'12'李世至鬱督軍山,其酋長梯真達官帥眾來降。薛延陀咄摩支南奔荒谷,世遣通事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