鍁�恕�
'3'二月,乙未,上發幷州。三月,己巳。車駕還京師。上謂李靖曰:“吾以天下之眾困於小夷,何也?”靖曰:“此道宗所解。”上顧問江夏王道宗,具陳在駐驊時乘虛取平壤之言。上悵然曰:“當時匆匆,吾不憶也。”
'3'二月,乙未(初二),太宗從幷州出發。三月,己巳(初七),太宗車駕回到了京城長安。太宗對李靖說:“我傾全國兵力卻受困於小小的高麗,這是什麼緣故?”李靖說:“這一點李道宗能夠解釋。”太宗又問江夏王李道宗,李道宗詳細陳述在駐驊山時曾提出過乘機攻取平壤的話。太宗悵然若失,說道:“當時匆匆忙忙,我已經記不起來了。”
'4'上疾未全平,欲專保養,庚午,詔軍國機務並委皇太子決外。於是太子間日聽政於東宮,既罷,則入侍藥膳,不離左右。上命太子暫出遊觀,太子辭不願出;上乃置別院於寢殿側,使太子居之。褚遂良請遣太子旬日一還東宮,與師傅講道義;從之。
'4'太宗的病並未完全好,想要專心保養一段時間,庚午(初八),詔令朝中軍國大事一併委託皇太子李治處理。於是太子每隔一日便在東宮處理政務,事情一畢就進入皇宮侍侯太宗服藥用飯,不離身邊左右。太宗命令太子暫時出外遊玩,太子辭謝不願出宮;太宗便在寢殿旁設定別院,讓太子居住。褚遂良請求太子每十天回東宮一次,與太師太傅們講論道義,太宗依準。
上嘗幸未央宮,闢仗已過,忽於草中見一人帶橫刀,詰之,曰:“聞闢仗至,懼不敢出,闢仗者不見,遂仗不敢勸。”上遽引還,顧謂太子:茲事行之,則數人當死,汝於後速縱遣之。“又嘗乘腰輿,有三衛誤拂御衣,其人懼,色變。上曰:”此間無御史,吾不汝罪也。“
太宗曾遊幸未央宮,清道的衛士已經走過去了,忽然在路邊草叢裡看見一人掖下帶刀,便質問此人,答道:“我聽見清道的衛士經過,因為害怕,不敢走出來,清道衛士們沒有看見我,於是就潛伏著不敢動。”太宗便帶著他回到宮中,對太子說:“這件事嚴格執行起來,則當有幾名衛士因失職被處死,你從後面立即將此人放走。”太宗又曾乘坐轎,親衛、勳衛、翊衛人員中有個人無意間碰著太宗的衣服,那人十分害怕,臉色都變了。太宗說:“這裡沒有御史,我不怪罪你。”
'5'陝人常德玄告刑部尚書張亮養假子五百人,與術士公孫常語,雲“名應圖”,又問術士程公穎曰:“吾臂有龍鱗起,欲舉大事,可乎?”上命馬周等按其事,亮辭不服。上曰:“亮有假子五百人,養此輩何為?正欲反耳!”命百官議其獄,皆言亮反,當誅。獨將作少匠李道裕言:“亮反形未具,罪不當死。”上遣長孫無忌、房玄齡就獄與亮訣曰:“法者天下之平,與公共之。公自不謹,與兇人往還,陷入於法,今將奈何!公好去。”己丑,亮與公穎俱斬西市,籍沒其家。
'5'陝州人常德玄告發刑部尚書張亮豢養義子五百人,曾對方術之士公孫常說:“我的名字正與圖應驗。”又問方術之士程公穎:“我的手臂上長有龍鱗,想要舉事造反,可以嗎?”太宗命令馬周等人按察其事,張亮堅決不服。太宗說:“張亮養有義子五百人,養這麼多人做什麼?不正是要謀反嗎?”命文武百官議定其罪行,眾人都說張亮謀反,應當處死。惟獨將作少監李道裕說:“張亮謀反證據不足,不應當判死罪。”太宗派長孫無忌、房玄齡到獄中與張亮訣別說:“法令是天下公平之物,朕與你共同遵守。你自己不謹慎,與惡人往來,深陷於法,如今已毫無辦法挽回。你好好地去吧。”己丑(二十七日),張亮與程公穎一同在西市被處斬,家產被抄。
歲餘,刑部侍郎缺,上命執政妙擇其人,擬數人,皆不稱旨,既而曰:“朕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議張亮獄雲‘反形未具’,此言當矣,朕雖不從,至今悔之。”遂以道裕為刑部侍郎。
一年多後,刑部侍郎空缺,太宗命宰相們遴選人選,擬定了幾個人,都不稱太宗的心意,過後太宗說道:“朕得到這個人了。前一段李道裕曾議論張亮的獄案說‘謀反證據不足’,這話有道理,朕雖然沒有聽從,至今仍在後悔。”於是任命李道裕為刑部侍郎。
'6'閏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6'閏三月,癸巳朔(初一),出現日食。
'7'戊戌,罷遼州都督府及巖州。
'7'戊戌(初六),唐朝罷除遼州都督府及巖州建置。
'8'夏,四月,甲子,太子太保蕭解太保,乃同中書門下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