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人疑其遇鴆。乙亥,帝至自慄園。
'5'當初,隋文帝地位低微時,和滕穆王楊瓚不和睦。後來隋文帝擔任北周丞相時,任命楊瓚為大宗伯,楊瓚恐怕招致滅族之禍,曾經暗中謀劃除掉隋文帝,隋文帝發現後隱瞞了此事。楊瓚的妃子是北周高祖宇文邕的妹妹順陽公主,她與獨孤皇后一向不和,於是就暗中詛咒獨孤皇后;隋文帝命令楊瓚休掉順陽公主,楊瓚不同意。秋季,八月,楊瓚跟隨文帝前往長安城南慄園,得病突然死亡,當時人們懷疑他是被毒死的。乙亥(二十六日),隋文帝自慄園還宮。
'6'沛達公鄭譯卒。
'6'沛達公鄭譯去世。
資治通鑑第一百七十八卷
隋紀二 高祖文皇帝上之下開皇十二年(壬子、592)
隋紀二 隋文帝開皇十二年(壬子,公元592年)
'1'春,二月,己巳,以蜀王秀為內史令兼右領軍大將軍。
'1'春季,二月己巳(疑誤),隋朝任命蜀王楊秀為內史令兼右領軍大將軍。
'2'國子博士何妥與尚書右僕射邳公蘇威爭議事,積不相能。威子夔為太子通事舍人,少敏辯,有盛名,士大夫多附之。及議樂,夔與妥各有所持;詔百僚署其所同,百僚以威故,同夔者什八九。妥恚曰:“吾席間函丈四十餘年,反為昨暮兒之所屈邪!”遂奏:“威與禮部尚書盧愷、吏部侍郎薛道衡、尚書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共為朋黨。省中呼弘為世子,同和為叔,言二人如威之子弟也。”復言威以曲道任其從父弟徹、肅罔冒為官等數事。上命蜀王秀、上柱國虞慶則等雜按之,事頗有狀。上大怒。秋,七月,乙巳,威坐免官爵,以開府儀同三司就第;盧愷除名,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餘人。
'2'國子博士何妥與尚書右僕射邳公蘇威議論政事時,素來意見不同,各不相讓。蘇威的兒子蘇夔擔任太子通事舍人,他從小就機敏善辯,享有盛名,士大夫都樊附巴結他。及至討論修訂音樂時,蘇夔和何妥各有自己的主張。於是隋文帝下詔令百官群臣各自發表意見,百官大臣由於蘇威的緣故,十分之八九都表示贊成蘇夔的主張。何妥憤憤不平地說:“我當國子博士都四十多年了,現在反倒屈居於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兒之下!”於是向文帝上奏說:“蘇威和禮部尚書盧愷、吏部侍朗薛道衡、尚書右丞王弘、吏部考功侍郎李同和等人結黨營私,尚書省中稱呼王弘為世子,稱呼李同和為叔,這是說他們兩人就如同蘇威的兒子和兄弟。”又告發蘇威以不正當手段為堂弟蘇徹、蘇肅謀求官職等幾項罪行。於是文帝命令蜀王楊秀、上柱國虞慶則等人負責調查此事,基本屬實。隋文帝非常憤怒,秋季,七月乙巳(初一),蘇威因此被免除官職爵位,只保留開府儀同三司,回家閒居;盧愷被免官除名,受牽連而獲罪的知名人士多達一百餘人。
初,周室以來,選無清濁,及愷攝吏部,與薛道衡甄別士流,故涉朋黨之謗,以至得罪。未幾,上曰:“蘇威德行者,但為人所誤耳!”命之通籍。威好立條章,每歲責民間五品不遜,或答雲,“管內無五品之家。”其不相應領,類多如此。又為餘糧簿,欲使有無相贍;民部侍郎郎茂以為煩迂不急,皆奏罷之。茂,基之子也,嘗為衛國令,有民張元預兄弟不睦,丞、尉請加嚴刑,茂曰:“元預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彌益其仇,非化民之意也。”乃徐諭之以義。元預等各感悔,頓首請罪,遂相親睦,稱為友悌。
自從北周建立以來,選拔官吏不管品德好壞,及至盧愷代理吏部尚書,與薛道衡一起對官吏的品德加以分別,所以遭到結交朋黨的誹謗,以至於獲罪。不久,隋文帝又說:“蘇威是個有德行的人,只是被別人所誤罷了。”於是下令蘇威可以參預朝會宴請。蘇威熱衷於訂立各種規章制度,每年都責備民間各地不重視推行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常的教化,有的地方官回答道:“在我管轄的地區內沒有五品以上的官員。”其不相領會,多數類此。蘇威又編制出餘糧帳簿,打算令民間有無互相調節,民部侍郎郎茂認為這種作法煩瑣迂闊,難以推行,於是向文帝上奏,予以廢除。郎茂是郎基的兒子,他曾經擔任衛國縣令,有平民百姓張元預兄弟不相和睦,縣丞、縣尉請求對張元預兄弟嚴刑治罪,郎茂說:“張元預兄弟之間本來就互相憎惡,如果因此將他們治罪,他們就會更加仇恨,達不到教化百姓的目的。”於是郎茂就用仁義慢慢開導他們。張元預兄弟都深受感動而後悔不已,向郎茂叩頭請罪,於是兄弟之間互相親愛和睦,民間鄉里都稱讚他們的友愛孝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