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哥涇州刺史王、弟弟監察御史王助等,共三十六家,都是海內知名人士。嚴刑拷打逼供定案後,壬戌(二十四日),他們全都被滅族。他們的親戚因株連而被流放的有一千多人。
初,懿宗寬思禮於外,使誣引諸人。諸人既誅,然後收思禮,思禮悔之。懿宗自天授以來,太后數使之鞫獄,喜誣陷人,時人以為周、來之亞。
當初,武懿宗表面向劉思禮表示寬大,以便讓他誣告牽連別人。等到被牽連的人處死後,他便逮捕劉思禮,劉思禮後悔了。武懿宗自天授年間以來,太后多次派他審訊囚犯,他喜歡誣陷人,當時人認為他是周興、來俊臣第二。
來俊臣欲擅其功,復羅告吉頊;頊上變,得召見,僅免。俊臣由是複用,而頊亦以此得進。
來俊臣想獨得這次事件的告發之功,又羅織罪名密告吉頊;吉頊因密告別的謀反事件獲得太后召見,才得以倖免。來俊臣因此又得到重用,而吉頊也藉此得以升官。
俊臣黨人羅告司刑府史樊謀反,誅之。子訟冤於朝堂,無敢理者,乃援刀自刳其腹。秋官侍郎上劉如璇見之,竊嘆而泣。俊臣奏如璇黨惡逆,下獄,處以絞刑;制流州。
來俊臣的黨徒羅織罪名告發司刑府史樊謀反,樊被處死。他的兒子訴冤於朝堂,無人敢受理,便抽刀自己剖腹。秋官侍郎上人劉如看見了,偷偷嘆息流淚。來俊臣便上奏說劉如偏袒惡逆罪犯,他於是被逮捕入獄,判處絞刑;太后下令改判他流放州。
'4'尚乘奉御張易之,行成之族孫也,年少,美姿容,善音律。太平公主薦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復薦易之,兄弟皆得幸於太后,常傅朱粉,衣錦繡。昌宗累遷散騎常侍,易之為司衛少卿;拜其母臧氏、韋氏為太夫人,賞賜不可勝紀,仍敕鳳閣侍郎李迥秀為臧氏私夫。迥秀,大亮之族孫也。武承嗣、三思、懿宗、宗楚客、晉卿皆候易之門庭,爭執鞭轡,謂易之為五郎,昌宗為六郎。
'4'尚乘奉御張易之,是張行成的同族侄孫,年輕、貌美,精通音律。太平公主推薦張易之的弟弟張昌宗入侍宮中,張昌宗又推薦張易之,兄弟二人都得到太后的寵幸,常塗脂抹粉,穿華麗的衣服。張昌宗連續升官後任散騎常侍,張易之任司衛少卿;授給他們的母親臧氏、韋氏太夫人的封號,賞賜多得數不清,又命令鳳閣侍郎李迥秀為臧氏的姘夫。李迥秀,是李大亮的同族侄孫。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晉卿等人,時常等候在張易之家門口,爭著為他執馬鞭牽馬,稱張易之為五郎,張昌宗為六郎。
'5'癸亥,突厥默啜寇勝州,平狄軍副使安道買擊破之。
'5'癸亥(二十五日),突厥阿史那默啜侵擾勝州,唐朝平狄軍副使安道買將他們打敗。
'6'甲子,以原州司馬婁師德守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6'甲子(二十六日),朝廷任命原州司馬婁師德守鳳閣侍郎、同平章事。
'7'春,三月,戊申,清邊道總管王孝傑、蘇宏暉等將兵十七萬與孫萬榮戰於東硤石谷,唐兵大敗,孝傑死之。
'7'春季,三月,戊申(十二日),清邊道總管王孝傑、蘇宏暉等領兵十七萬與契丹孫萬榮戰於東硤石谷,唐兵大敗,王孝傑戰死。
孝傑遇契丹,帥精兵為前鋒,力戰。契丹引退,孝傑追之,行背懸崖;契丹回兵薄之,宏暉先遁,孝傑墜崖死,將士死亡殆盡。管記洛陽張說馳奏其事。太后贈孝傑官爵,遣使斬宏暉以徇;使者未至,宏暉以立功得免。
王孝傑和契丹人遭遇,率領精兵為前鋒,奮力作戰。契丹人後退,王孝傑追擊,行進到背靠懸崖的地方,契丹回兵逼近他,蘇宏暉首先逃跑,王孝傑墜崖身死,戰士幾乎全部戰死。管記洛陽人張說迅速奏明上述情況。太后追贈給王孝傑官爵,派遣使者前去將蘇宏暉斬首示眾;使者還未到達,蘇宏暉因立功得以免死。
武攸宜軍漁陽,聞孝傑等敗沒,軍中震恐,不敢進。契丹乘勝寇幽州,攻陷城邑,剽掠吏民,攸宜遣將擊之,不克。
武攸宜進軍至漁陽,聽說王孝傑等全軍覆沒,軍中震驚,不敢前進。契丹人乘勝侵擾幽州,攻陷城池,劫掠官吏和百姓,武攸宜派部將攻擊他們,不能取勝。
'8'閻知微、田歸道同使突厥,冊默啜為可汗。知微中道遇突厥使者,輒與之緋袍、銀帶,且上言:“虜使至都,宜大為供張。”歸道上言:“突厥背誕積年,方今悔過,宜待聖恩寬宥。今知微擅與之袍帶,使朝廷無以復加;宜令反初服以俟朝恩。又,小虜使臣,不足大為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