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55部分

、宰相、三公、三師的職位,為人清靜儉樸寬容大度,別人無法猜測他的喜怒哀樂,能言善辯,足智多謀,與世沉浮,左右逢源,曾經作《長樂老敘》,自述歷朝榮譽禮遇的情況,當時的人每每用有德行度量來推重他。

歐陽修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況為大臣而無廉恥,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讀馮道《長樂老敘》,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恥者矣,則天下國家可從而知也。

歐陽修論曰:“禮、義、廉、恥,是國家賴以生存的四條綱維;這條綱維不能張立,國家就滅亡。”禮、義,是統治人民的根本大法;廉、恥,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節操。況且身為大臣而毫無廉恥,天下豈有不亂,國家豈有不亡的啊!我讀馮道《長樂老敘》,看他的自述不講禮義廉恥反以為榮耀,真可謂是毫無廉恥的人了,那天下國家的命運也就可以從而知曉了。

予於五代得全節之士三,死事之人十有五,皆武夫戰卒,豈於儒者果無其人哉?得非高節之士,惡時之亂,薄其世而不肯出歟?抑君天下者不足顧,而莫能致之歟?

我從五代歷史中找到保全節操的志士有三位,為事業而死的仁人有十五位,都是武夫戰士,難道在儒者中間果真沒有那樣的人嗎?莫非是高尚節操計程車人,憎惡時勢的濁亂,鄙薄那世道不肯出來?還是統治天下的君主來不及關顧,而沒能讓他們出來呢?

予嘗聞五代時有王凝者,家青、齊之間,為州司戶參軍,以疾卒於官。凝家素貧,一子尚幼,妻李氏,攜其子,負其遺骸以歸,東過開封,止於旅舍,主人不納。李氏顧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牽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慟曰:“我為婦人,不能守節,而此手為人所執邪!”即引斧自斷其臂,見者為之嗟泣。開封尹聞之,白其事於朝,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嗚呼!士不自愛其身而忍恥以偷生者,聞李氏之風,宜少知愧哉!

我曾經聽說五代時有個叫王凝的人,家在青州、齊州之間,擔任州司戶參軍,因為疾病在任上去世。王凝家中素來貧寒,一個兒子還年幼,他的妻子李氏,帶著孩子,揹著王凝的屍骨回老家,向東經過開封,在旅店住下,店主不願接納。李氏眼看天色已晚,不肯離去,店主拉她的胳膊讓她出去。李氏仰天痛哭說:“我是個女人,不能守住貞操,而讓這隻手臂被別的男人抓過了!”立即拿起斧子自己砍斷那條胳膊,看見的人為她嘆息流淚。開封尹聽說後,將此事向朝廷稟報,優厚地賙濟李氏而鞭打了那位店主。嗚呼!士人不自己珍愛他的身子而忍受恥辱苟且偷生的,聽說李氏的高風亮節,應當稍微知道羞愧了!

臣光曰:天地設位,聖人則之,以制禮立法,內有夫婦,外有君臣。婦之從夫,終身不改;臣之事君,有死無貳;此人道之大倫也。苟或廢之,亂莫大焉!範質稱馮道厚德稽古,宏才偉量,雖朝代遷貿,人無間言,屹若巨山,不可轉也。臣愚以為正女不從二夫,忠臣不事二君。為女不正,雖復華色之美,織之巧,不足賢矣;為臣不忠,雖復材智之多,治行之優,不足貴矣。何則?大節已虧故也。道之為相,歷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視過客,朝為仇敵,暮為君臣,易面變辭,曾無愧怍,大節如此,雖有小善,庸足稱乎!

臣司馬光曰:天地設定方位,聖人作為準則,用來制定禮儀、建立法律,家中有夫婦,家外有君臣。婦人隨從丈夫,終身不能改變;臣子事奉君主,至死不二;這是為人之道的最大倫常。如果有人廢棄它,禍亂莫過於此!範質稱讚馮道德行深厚精研古道,才器雄偉度量宏大,雖然朝代變遷,人們也沒有閒言,像大山屹立,不可轉動!臣下我認為正派的女人不會跟從兩個丈夫,忠誠的臣子不會事奉兩位君主。做女人不正派,即使再有如花美貌,紡織巧手,也稱不上賢惠;做臣子不忠誠,即使才智再多,政績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什麼緣故呢?因為大節已虧。馮道任宰相,歷事五個朝代、八位君主,如同旅店看待過客,清晨是仇敵,傍晚成君臣,更換面孔、變化腔調,竟無一點羞愧,大節如此,即使有小善,哪裡值得稱道!

或以為自唐室之亡,群雄力爭,帝王興廢,遠者十餘年,近者四三年,雖有忠智,將若之何!當是之時,失臣節者非道一人,豈得獨罪道哉!臣愚以為忠臣擾公如家,見危致命,君有過則強諫力爭,國敗亡則竭節致死。智士邦有道則見,邦無道則隱,或滅跡山林,或優遊下僚。今道尊寵則冠三師,權任則首諸相,國存則依違拱嘿,竊位素餐,國亡則圖全苟免,迎謁勸進。君則興亡接踵,道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