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自如,茲乃奸臣之尤,安得與他人為比哉!或謂道能全身遠害於亂世,斯亦賢已。臣謂君子有殺身成仁,無求生害仁,豈專以全身遠害為賢哉!然則盜蹠病終而子路醢,果誰賢乎?
有人認為自從大唐皇室滅亡,群雄武力相爭,一位帝王的興盛衰亡,長的十幾年,短的三四年,雖然有忠臣智士,又能怎麼樣呢!在這種時候,喪失為臣節操的不止馮道一個人,豈能單獨怪罪馮道呢!臣下我認為忠臣擔憂國運如同家運,見到危險敢於獻出生命,君主有過失就堅決勸諫、據理力爭,國家衰敗滅亡就至死恪守節操。智士見國家清明有道就出來,國家昏庸無道就隱居,或者遁入山林不留蹤跡,或者身居小吏悠閒自在。如今馮道論尊貴恩寵則勝過太師、太傅、太保三師,論權力責任則居各宰相之首,國家存在便拱著手閉著嘴不置可否,竊據權位無功受祿;國家滅亡便圖謀保全苟且免死,迎接拜謁新主或上表勸進帝位。國君興盛滅亡一個接著一個,馮道榮華富貴依然故我,這是奸臣
之最,哪能與其他一般人相提並論呢!有人認為馮道能夠在亂世中保全自身遠離禍害,這也算得上賢能了。臣下認為君子只有敢於犧牲自己成全仁義,決不能為追求活命而損害仁義,哪能將專門保全自身遠離禍害當作賢能呢!那麼盜蹠雖是大盜卻生病老死,而子路雖為忠臣卻被砍成肉醬,究竟誰才稱得上賢能呢?
抑此非特道之愆也,時君亦有責焉。何則?不正之女,中士羞以為家;不忠之人,中君羞以為臣。彼相前朝,語其忠則反君事讎,語其智則社稷為墟;後來之君,不誅不棄,乃複用以為相,彼又安肯盡忠於我而能獲其用乎!故曰,非特道之愆,亦時君之責也。
然而這不光是馮道的過錯,當時的君主也有責任。什麼緣故呢?不正派的女人,一般男子羞以為妻;不忠誠的小人,一般君主羞以為臣。馮道為前朝宰相,說他忠誠卻背叛前君事奉仇敵,說他智慧卻聽任國家變成廢墟;後來的君主,對他既不誅殺又不拋棄,卻再任用為宰相,他又怎麼肯要求自己竭盡忠誠從而能派上他的用場呢!所以說,不光是馮道的過錯,當時的君主也有責任啊!
'25'辛酉,符彥卿奏北漢憲州刺史太原韓光願、嵐州刺史郭言皆舉城降。
'25'辛酉(十八日),符彥卿奏報北漢憲州刺史太原人韓光願、嵐州刺史郭言都率城投降。
'26'初,符彥卿有女適李守貞之子崇訓,相者言其貴當為天下母。守貞喜曰:“吾婦猶母天下,況我乎!”反意遂決。及敗,崇訓先刃其弟妹,次及符氏;符氏匿幃下,崇訓倉猝求之不獲,遂自剄。亂兵既入,符氏安坐堂上,叱亂兵曰:“吾父與郭公為昆弟,汝曹勿無禮!”太祖遣使歸之於彥卿。及帝鎮澶州,太祖為帝娶之。壬戌,立為皇后。後性和惠而明決,帝甚重之。
'26'當初,符彥卿有個女兒嫁給李守貞的兒子李崇訓,看相的人說她有貴相,日後當為天下的國母。李守貞欣喜地說:“我的媳婦都能當天下的國母,何況我呢!”反叛的念頭於是決定了。及至李守貞敗亡,李崇訓先用刀殺死弟弟妹妹,依次輪到符氏。符氏藏匿在幃帳下面,李崇訓倉促之間尋找不到,於是自殺。亂兵已經進入,符氏卻安然坐在堂前,叱責亂兵說:“我父親與郭公是兄弟,你們不得無禮!”後周太祖派人將她送歸給符彥卿。到了後周世宗鎮守澶州,太祖為世宗選娶符氏。壬戌(十九日),符氏立為皇后。皇后性情溫和賢惠而聰明果斷,世宗很看重她。
'27'王彥超、韓通攻石州,克之,執刺史安彥進。癸亥,沁州刺史李延誨降。庚午,帝發潞州,趣晉陽。癸酉,北漢忻州監軍李殺刺史趙皋及契丹通事楊耨姑,舉城降;以為忻州刺史。
'27'王彥超、韓通進攻石州,攻克州城,抓獲刺史安彥進。癸亥(二十日),沁州刺史李廷誨投降。庚午(二十七日),後周世宗從潞州出發,趕赴晉陽。癸酉(三十日),北漢忻州監軍李殺死刺史趙皋和契丹通事楊耨姑,率城投降;後周世宗任命李為忻州刺史。
'28'王逵表請復徙使府治朗州。
'28'王逵上表請求再次將節度使府治遷到朗州。
資治通鑑第二百九十二卷
後周紀三太祖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下顯德元年(甲寅、954)
後周紀三後周太祖顯德元年(甲寅,公元954)
'1'五月,甲戌朔,王逵自潭州遷於朗州,以周行逢知潭州事,以潘叔嗣為嶽州團練使。
'1'五月,甲戌朔(初一),王逵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