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5部分

'11'吳柴再用等與劉崇景、許貞戰於萬勝岡,大破之,崇景、貞棄袁州遁去。

'11'吳國都指揮使柴再用與劉崇景、許貞在萬勝岡打仗,結果柴再用大敗敵軍,劉崇景和許貞放棄了袁州而逃跑。

'12'晉王既克幽州,乃謀入寇。秋,七月,會趙王熔及周德威於趙州,南寇邢州,李嗣昭引昭義兵會之。楊師厚引兵救邢州,軍於漳水之東。晉軍至張公橋,裨將曹進金來奔。晉軍退,諸鎮兵皆引歸。八月,晉王還晉陽。

'12'晉王攻克幽州以後,打算入侵別的地方。秋季,七月,晉王在趙州會見趙王王熔和周德威,並向南入侵邢州,李嗣昭率領昭義軍和他們會師。楊師厚從魏州率領軍隊去援救邢州,在漳水東面安營紮寨。晉王軍隊行至張公橋時,裨將曹進金率軍投奔來降。後來,晉軍撤退,燕、趙、諸鎮的軍隊也都率兵回營。八月,晉王回到晉陽。

'13'蜀武泰節度使王宗訓鎮黔州,貪暴不法;擅還成都,庚辰,見蜀主,多所邀求,言辭狂悖。蜀主怒,命衛士毆殺之。戊子,以內樞密使潘峭為武泰節度使、同平章事,翰林學士承旨毛文錫為禮部尚書,判樞密院。

'13'前蜀武泰節度使王宗訓鎮守黔州,貪暴不法,擅自回到成都。庚辰(十六日),他見到前蜀主王建以後,提出很多要求,而且說話時語言十分狂悖。王建十分生氣,便命令他的衛士把王宗訓活活打死。戊子(二十四日),任命內樞密使潘峭為武泰節度使、同平章事,翰林學士承旨毛文錫為禮部尚書,判樞密院。

峽上有堰,或勸蜀主乘夏秋江漲,決之以灌江陵,毛文錫諫曰:“高季昌不服,其民何罪!陛下方以德懷天下,忍以鄰國之民為魚鱉食乎!”蜀主乃止。

川江三峽上有一座擋水的低壩,有人勸說王建趁夏秋川江水漲時,開啟低壩,直灌江陵。毛文錫進諫說:“高季昌雖然不順服,但他的百姓們有什麼罪呢?陛下將要用崇高的品德來懷柔天下,怎麼能忍心把鄰國的百姓當成魚鰲的食物呢?”王建於是停止了水灌江陵的計劃。

'14'帝以福王友璋為武寧節度使。前節度使王殷,友所置也,懼,不受代,叛附於吳;九月,命淮南西北面招討應接使牛存節及開封尹劉將兵討之。冬,十月,存節等軍於宿州。吳平盧節度使朱瑾等將兵救徐州,存節等逆擊,破之,吳兵引歸。

'14'後梁帝任命福王朱友璋為武寧節度使。以前的武寧節度使王殷是朱友所立的,他因為害怕,不敢接受替代的制命,便背叛後梁而歸附了吳國。九月,後梁命淮南西北面招討應接使牛存節和開封尹劉率兵討伐王殷。冬季,十月,牛存節等駐紮在宿州。這時吳國派遣平盧節度使朱瑾等率兵援救徐州,牛存節等率兵迎戰,結果朱瑾的部隊被擊敗,吳國的軍隊才撤回。

'15'十一月,乙巳,南詔寇黎州,蜀主以夔王宗範、兼中書令宗播、嘉王宗壽為三招討以擊之。丙辰,敗之於潘倉嶂,斬其酋長趙嵯政等;壬戌,又敗之於山口城;十二月,乙亥,破其武侯嶺十三寨;辛巳,又敗之於大渡河,俘斬數萬級,蠻爭走渡水,橋絕,溺死者數萬人。宗範等將作浮樑濟大渡河攻之,蜀主召之令還。

'15'十一月,乙巳(十三日),南詔國侵犯黎州,前蜀主派遣夔王王宗範、兼中書令王宗播、嘉王王宗壽為三招討,阻擊南詔的侵略軍。丙辰(二十四日),在潘倉嶂打敗了南詔侵略軍,斬殺南詔酋長趙嵯政等。壬戌(三十日),又在山口城擊敗了南詔軍隊。十二月,乙亥(十三日),攻下南詔武侯嶺等十三個村寨。辛巳(十九日),又在大渡河擊敗了南詔軍隊,俘獲和斬殺數萬南詔士卒,南詔人爭先恐後地搶著過河逃跑,橋被壓斷,又有數萬人被水淹死。王宗範等將要製成浮橋渡過大渡河繼續攻打南詔軍隊,前蜀主通知王宗範等,命令他們撤回。

'16'癸未,蜀興州刺史兼北路制置指揮使王宗鐸攻岐階州及固鎮,破細砂等十一寨,斬首四千級。甲申,指揮使王宗儼破岐長城關第四寨,斬首二千級。

'16'癸未(二十一日),前蜀光州刺史兼北路制置指揮使王崇鐸向岐國的階州和固鎮發起進攻,攻下細砂等十一個村寨,斬殺四千人。甲申(二十二日),指揮使王崇儼又攻下岐國長城關等四個村寨,斬殺二千人。

'17'岐靜難節度使李繼徽,為其子彥魯所毒而死,彥魯自為留後。

'17'岐國靜難節度使李繼徽被他的兒子李彥魯毒死,李彥魯自己當了留後官。

貞明元年(乙亥、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