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7部分

李懷光在咸陽屯駐了好幾個月,不肯前進。德宗屢次派遣中使催使他,他便以士兵疲睏不堪,而且應當保養兵力,觀察敵軍的破綻為理由而推辭。諸將領好幾次勸說李懷光攻打長安,李懷光不肯聽從,還暗中與朱勾結合謀。李晟屢屢上奏,惟恐發生變故,被李懷光吞併,請求將軍隊轉移到東渭橋,但德宗仍然希望李懷光洗心革面,爭取使他盡力效命,便壓了李晟的奏章,不肯批示。

懷光欲緩戰期,且激怒諸軍,奏言:“諸軍糧賜薄,神策獨厚。厚薄不均,難以進戰。”上以財用方窘,若糧賜皆比神策,則無以給之,不然,又逆懷光意,恐諸軍決望;乃遣陸贄詣懷光營宣慰,因召李晟參議其事。懷光意欲晟自乞減損,使失士心,沮敗其功,乃曰:“將士戰鬥同而糧賜異,何以使之協力!”贄未有言,數顧晟。晟曰:“公為元帥,得專號令;晟將一軍,受指縱而已。至於增減衣食,公當裁之。”懷光默然,又不欲自減之,遂止。

李懷光準備延緩接戰的日期,並且激怒各軍,便上奏說:“各軍糧食供給微少,只有神策軍供給豐厚,多少不均,難以進軍開戰。”德宗因財物用度還正窘困,如果都按照神策軍的標準供給糧食,便拿不出糧食來供給各軍。但不這樣又惟恐逆了李懷光的意思,引起各軍抱怨,於是派遣陸贄到李懷光營中安撫將士,順便傳召李晟參予商議糧餉供給之事。李懷光本意打算讓李晟自己請求削減供給,使他失去軍心,敗壞他的功績,便說:“將士一個樣地與敵軍戰鬥,而糧食供給卻彼此不同,怎麼能讓將士齊心合力呢!”陸贄沒有發言,幾次回頭去看李晟。李晟說:“你是主帥,得以專擅號令。我不過帶領著一支軍隊,接受你的指揮罷了。說到增加或減少軍中衣食供給,自當由你裁斷。”李懷光一言不發,又不願由自己削減李晟軍的糧食供給,此事便擱置了。

時上遣崔漢衡詣吐蕃發兵,吐蕃相尚結贊言:“蕃法發兵,以主兵大臣為信;今制書無懷光署名,故不敢進。”上命陸贄諭懷光,懷光固執以為不可,曰:“若克京城,吐蕃必縱兵焚掠,誰能遏之!此一害也。前有敕旨,募士卒克城者人賞百緡,彼發兵五萬,若援敕求賞,五百萬緡何從可得!此二害也。虜騎雖來,必不先進,勒兵自固,觀我兵勢,勝則從而分功,敗則從而圖變,譎詐多端,不可親信,此三害也。”竟不肯署敕;尚結贊亦不進軍。

當時,德宗派遣崔漢衡到吐蕃去讓他們發兵,吐蕃國相尚結贊說:“按照吐蕃禮法發兵,以主掌兵權的大臣的署名為憑信,現在制書上沒有李懷光的署名,所以不敢進軍。”德宗令陸贄曉示李懷光,李懷光堅持認為不可讓吐蕃發兵,他說:“如果攻克京城,吐蕃必然要放縱士兵焚燒擄掠,有誰能夠制止他們!這是第一個害處。不久前頒佈的敕旨規定,凡是召募士兵攻破城池者。每人獎賞錢一百緡,吐蕃發兵五萬人,如果援引敕旨,要求獎賞,五百萬緡錢要到哪兒才能弄到!這是第二個害處。吐蕃騎兵雖然到來,必定不肯率先進軍,而是按兵不動,儲存實力,觀望我方軍隊的形勢,勝利了,便跟著瓜分功勞,失敗了,便藉機圖謀變亂,詭詐多端,不可親近信任。這是第三個害處。”李懷光始終不肯往敕旨上署名,尚結贊也沒有讓軍隊進發。

陸贄自咸陽還,上言:“賊稽誅,保聚宮苑,勢窮援絕,引日偷生。懷光總仗順之師,乘制勝之氣,鼓行芟翦,易若摧枯,而乃寇奔不追,師老不用,諸帥每欲進取,懷光輒沮其謀。據茲事情,殊不可解。陛下意在全護,委曲聽從,觀其所為,亦未知感。若不別務規略,漸思制持,惟以姑息求安,終恐變故難測。此誠事機危迫之秋也,固不可以尋常容易處之。今李晟奏請移軍,適遇臣銜命宣慰,懷光偶論此事,臣遂泛問所宜。懷光乃雲:‘李晟既欲別行,某亦都不要藉。’臣猶慮有翻覆,因美其軍盛強。懷光大自矜誇,轉有輕晟之意。臣又從容問雲:‘回日,或聖旨顧問事之可否,決定何如?’懷光已肆輕言,不可中變,遂雲:‘恩命許去,事亦無妨。’要約再三,非不詳審,雖欲追悔,固難為辭。伏望即以李晟表出付中書,敕下依奏,別賜懷光手詔,示以移軍事由。其手詔大意雲:‘昨得李晟奏,請移軍城東以分賊勢。朕本欲委卿商量,適會陸贄回奏雲,見卿語及於此,仍言許去事亦無妨,遂敕本軍允其所請。’如此,則詞婉而直,理順而明,雖蓄異端,何由起怨!”上從之。

陸贄從咸陽回來以後,上奏說:“逆賊朱為了拖延被誅滅的時間,聚兵退保宮城和禁苑,大勢已去,外援斷絕,遷延時日,苟且偷生。李懷光總領主持正義的援軍,乘著取得勝利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