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接受了這些建議。
'16'八月,李德裕等奏:“東都九廟神主二十六,今貯於太微宮小屋,請以廢寺材復修太廟。”
'16'八月,李德裕等人向唐武宗奏言:“東都洛陽九廟有高祖以來神主二十六尊,現在貯藏在太微宮小屋子裡,請求用拆毀佛寺所得的木材來修復太廟。”
'17'壬午,詔陳釋教之弊,宣告中外。凡天下所毀寺四千六百餘區,歸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大秦穆護、襖僧二千餘人,毀招提、蘭若四萬餘區。收良田數千萬頃,奴婢十五萬人。所留僧皆隸主客,不隸祠部。百官奉表稱賀。尋又詔東都止留僧二十人,諸道留二十人者減其半,留十人者減三人,留五人者更不留。
'17'壬午(初七),唐武宗下詔陳述佛教的危害弊端,並宣告朝廷內外。在全國範圍內拆毀佛寺四千六百餘區,勒令還俗的僧侶、尼姑有二十六萬零五百人,大秦穆護(摩尼教)、襖教僧人也有二千餘人,又拆毀大小佛祠四萬餘區。從寺院收得良田數千萬頃,收得寺院奴婢十五萬人。其餘所留下的僧侶都隸屬於尚書省禮部主客郎中管轄,而不再隸屬於尚書省禮部祠部郎中。對於上述處置,朝廷百官都奉表稱讚慶賀。不久,唐武宗又命令東都只留僧侶二十人。諸道原留僧侶二十人者減去一半,留十人者減去三人,留五人者全部減去,一個不留。
五臺僧多亡奔幽州。李德裕召進奏官謂曰:“汝趣白本使,五臺僧為將必不如幽州將,為卒必不如幽州卒,何為虛取容納之名,染於人口!獨不見近日劉從諫招聚無算閒人,竟有何益!”張仲武乃封二刀付居庸關曰:“有遊僧入境則斬之。”
五臺山的僧侶有很多逃亡投奔幽州。李德裕召來幽州的進奏官,對他說:“你回去告訴你的節度使,五臺山的僧人充當將領必定不如幽州的將領,為士卒也必定不如幽州計程車卒,為何要憑白無故地得一個容納僧侶的惡名,而成為人家的口實!你沒有看見不久前劉從諫招納收聚無數的閒人,最終有什麼好處!”幽州節度使張仲武於是將兩把刀封好送給居庸關的守將,宣稱:“若有遊僧進入幽州之境,一概斬首。”
主客郎中韋博以為事不宜太過,李德裕惡之,出為靈武節度副使。
主客郎中韋博認為毀佛之事不應做得太過份,李德裕深感厭惡,將韋博貶謫為靈武節度副使。
'18'昭義亂兵奉都將李文矩為帥;文矩不從,亂兵亦不敢害。文矩稍以禍福諭之,亂兵漸聽命,乃遣人謝盧鈞於潞城。鈞還入上黨,復遣之戍振武;行一驛,乃潛選兵追之;明日,及於太平驛,盡殺之。具以狀聞,且請罷河東、河陽兵在境上者,從之。
'18''昭義亂兵推舉都將李文矩為帥;李文矩不從命,亂兵也不敢加害。李文矩趁機對亂軍進行一些勸諭,曉以禍福,亂兵漸漸聽命,於是派人到潞城向盧鈞謝罪。盧鈞回到上黨城,再派遣這些士卒往振武鎮去戍守;走過一個驛程,盧鈞暗中挑選兵追趕這些士卒,第二天,至太平驛追及,將曾參與叛亂計程車兵全部殺死。盧鈞又將情況寫成狀文向朝廷彙報,並且請求罷除河東、河陽在昭義邊境防駐守的軍隊,朝廷一概聽從。
'19'九月,詔修東都太廟。
'19'九月,唐武宗下詔修復東都太廟。
'20'李德裕請置備邊庫,令戶部歲入錢帛十二萬緡匹,度支鹽鐵歲入錢帛十二萬緡匹,明年減其三之一,凡諸道所進助軍財貨皆入焉,以度支郎中判之。
'20'李德裕向唐武宗請求設定備邊倉庫,命令戶部每年輸入錢、帛十二萬緡、匹,度支使和鹽鐵使每年輸入錢、帛十二萬緡、匹,第二年減少其三分
之一的輸入,全國諸道所進的助軍財產財物也都輸入備邊倉庫,任命度支郎中
來掌管這項事務。
'21'王才人寵冠後庭,上欲立以為後;李德裕以才人寒族,且無子,恐不厭天下之望,乃止。
'21'唐武宗的王才人在後宮最得武宗喜愛,唐武宗想立王才人為皇后;李德裕認為王才人出身寒族,而且沒有生兒子,恐怕不合天下人的願望,因而上言勸阻,唐武宗於是放棄了這一想法。
'22'上餌方士金丹,性加躁急,喜怒不常。冬,十月,上問李德裕以外事,對曰:“陛下威斷不測,外人頗驚懼。曏者寇逆暴橫,固宜以威制之;今天下既平,願陛下以寬理之,但使得罪者無怨,為善者不驚,則為寬矣。”
'22'唐武宗吃下道教方士煉的金丹,性情更加暴躁,喜怒無常。冬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