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六部

醫學著作。關於脈學的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脈訣考證》;

關於三焦、命門理論的有《三焦客難》、《命門考》;還有關於臨證醫療經

驗的《瀕湖醫案》。現只存前面三部著作,後面三部著作雖己失傳,但其部

分內容可從《本草綱目》中考知。《本草綱目》所包含的醫學思想,不像藥

物學那樣容易為人掌握,但其包含的醫學理論卻是十分深刻的。為了使人們

在研究藥物學時具備必要的醫學知識,李時珍別出心裁,特地編纂《序例》

兩卷,冠於全書。《序例》的內容,可從兩種角度加以研究。從本草學角度

看,它引導人們研究藥物的採集、修治方法,瞭解藥物的性味、歸經,及如

何改變藥性的方法;注意相反諸藥,及各種藥物的禁忌等。從醫學角度看,

它引導人們緊密地結合藥物的基本特性,正確地辯證施治;論述用藥的基本

理論,如七方、十劑、四時用藥例、五運六淫用藥式、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李東垣隨證用藥凡例、陳藏器諸虛用藥凡例、張子和汗吐下三法等。《序例》

以簡要的論述前人經驗為主,不少地方作了創造性發揮。總之,《序例》要

求良醫必須是隨證施藥,知藥論醫得心應手的行家。《序例》從形式上看,

它是摘取前人醫藥理論的精華,實際上凝聚著李時珍醫學心得結晶。

李時珍在醫學上的貢獻,舉其卓著者約有以下四端。

一、《瀕湖脈學》與《奇經八脈考》

切脈是傳統醫學的一種特殊手段,在世界醫學史上獨樹一幟。切脈方法,

已有數千年發展史,歷代醫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留下了不少脈學專著。但

脈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不少問題頗有爭論。李時珍批判地繼承歷代醫家的

脈學思想,結合自己的臨證實際經驗,從兩個方面對它作了充實和發展。

第一個方面,充實發展脈學理論體系,撰寫脈學指南——《瀕湖脈學》。

脈學發端於《黃帝內經》。《素問》的《脈要精微論》、《經脈別論》、

《陽陰脈解》、《脈解篇》、《三部九候論》等篇;《靈樞經》的《經脈》、

《經別》、《動輸》、《根結》等篇,都對脈候作了開創性論述。後來有人

假扁鵲(秦越人)之名,作《難經》,對《內經》中的脈法、經絡,以問答

形式加以闡發,因此扁鵲被稱為脈學之祖。司馬遷說過:“天下至今言脈者,

由扁鵲,蓋論脈莫精於《難經》。”(《史記·倉公扁鵲列傳》)漢代名醫

張仲景撰《傷寒論》,談到的單見脈象有數十種,復出脈象上百種,學者不

易掌握。晉代名醫王叔和(約17O—255 年)撰《脈經》一書,將上述散見的

脈學論述,加以系統整理,定出浮、芤、洪、滑等24 種基本脈象,對每種脈

象作出簡單明確的銓釋,成為後世研究脈學的經典根據。

從《脈經》問世到李時珍時代,千餘年間,脈學的發展經歷了曲折的道

路。總的看來,在理論體系上,沒有大的突破。六朝時高陽生用歌訣形式編

寫了《脈訣》(《王叔和脈訣》),託名王叔和撰,該書誤錯很多,卻風行

一時。宋代朱熹和元代戴同父等人對之嚴加批駁,因該書採用歌訣形式,易

誦易記,仍流行不衰。這種狀況一直繼續到李時珍的父輩。李時珍的父親在

其所著《四診發明》中,對《脈訣》的錯誤曾予以糾正,並對宋代崔紫虛(嘉

彥)用四言詩寫的《脈訣》(《崔氏歌訣》)加以修改。李時珍繼承並發展

他父親的思想,用七言體寫成二十七脈的《體狀詩》、《相類詩》、《主病

詩》和《分部詩》。在《瀕湖脈學》題詞中,他談到寫此書的宗旨和經過說:

宋有俗子,杜撰《脈訣》。鄙陋紕謬,醫學習誦,

以為權輿;逮臻頒白,脈理竟昧。戴同父曾刊其誤:

先考月池翁著《四診發明》八卷,皆精詣奧室,淺學

未能窺造。珍因撮粹擷華,僭撰此書,以便習讀,

為脈指南。

李時珍撰《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