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上的矛盾,詳加
分析訂正:對有些藥物的氣味,前人未加論述者,作了彌補:對有些藥物的
功效,根據新經驗作了新規走。特別是發展了藥物歸經理論,用自己的臨證
經驗,確定或補充了藥物在六經中所歸之經,並重視屬氣、屬血的區分。還
總結藥性升降浮沉的變化規律,強調人們可以透過改變藥物的升降浮沉之
性,以適應臨床需要。李時珍對藥性的充實與發展,大大提高了本草著作的
臨證指導作用。
三、增廣百病主治藥
百病主治藥,前代醫家曾有研究,李時珍加以擴充完善,列為《本草綱
目》第三、四卷的內容。他同樣運用綱目結合的原則,立病證為綱,列主治
藥物為目。共立113 頌病證,包括內科、外科、兒科、婦科、五官科等:每
項病證下面列舉數種以至數十種主治藥物,以供醫家臨證選用,按病查藥,
一目瞭然。可供研究,可應急需,科學性與實用性緊密結合。《百病主治藥》
實際上是一部獨立的醫學著作。其所以將這一部分編在《本草綱目》正文的
前面,主要是為了促進醫藥結合。它同《本草綱目》的體系相為表裡。《本
草綱目》的論述方法是就藥論治,以藥為綱;《百病主治藥》的記述方法是
就病證論藥,以病證為綱。二者結合,就藥論治,按證尋藥,實為完壁。
四、彙編《瀕湖集簡方》
李時珍善於結合本草研究方劑,每味藥物之後,特闢“附方”一欄。《本
草綱目》較之《證類本草》,新增了單方、驗方8000 多個。李時珍在訪藥過
程中,同時注意採方。凡漁夫、車大、獵夫、村野老嫗所知道的單方、驗方
他都廣泛收集。傳說他給窮苦人治病時,可以不收錢,患者如果向他提供一、
二個單方,就認為是最好的報酬。李時珍曾經將他收集到的藥方,專門編成
一部方書叫做《瀕湖集簡方》。此書雖已失傳,《本草綱目》“附方”一欄,
可以說將其內容基本上保留下來了。《本草綱目》共附11000 多方,比附有
3000 多方的《證類本草》超出兩倍以上。其中包括的方劑可大體分為四類:
一是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代經典方書中所載的“經方”;
二是金、元以後流行方書中所載的“時方”;三是更多地廣泛流傳民間、治
療某種疾病的常用“單方”;四為臨床應用有特效的“驗方”,乃至民間祖
傳“秘方”。有人統計,其中以“單方”為最多,經方、時方所佔比例極小。
這是《本草綱目》附方的一大特色。其所以具有這一特色,是由於李時珍出
身平民,與各方面群眾有廣泛聯絡,能徵集到民間大量單方、驗方,將其集
中起來,筆之於書。所列的1 萬多個藥方,可說是我國勞動人民數千年來同
疾病作鬥爭的經驗的結晶。《附方》集16 世紀以前醫方之大成,具有極大實
用價值。有些方劑至今仍是製造各種中成藥的根據。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對祖國藥物學的貢獻,舉其大者約有四端:一
是創造了藥物分類的綱目體系,革新了本草學;二是對1800 多種藥物作了深
入研究,發展了藥物學內容;三是增加300 多種新藥,充實了藥物學寶庫;
四是結合本草研究方劑,體現著醫和藥的緊密結合,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
既有深遠的理論價值,又有顯著的實用價值。每一個方面都是他在樸素唯物
主義思想指導下,進行艱苦的科學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第五章 醫中之聖對傳統醫學的貢獻
歷代名醫,不一定都是本草學家;著名的本草學家,大都是名醫。李時
珍首先精通醫木,有著豐富的臨證經驗,後用更大精力從事個草研究。因此,
在論述藥物特性時,處處結合論述醫理,並透過大量醫案、醫活闡發醫學奧
秘。《本草綱目》是藥學鉅著,又深含醫學內容;既論藥,又論醫,是醫藥
結合的寶典。李時珍在編撰《本草綱目》過程中,還勞心苦思,寫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