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的發明。樂律學在我國發展很早,歷來極受

重視。明中葉,卓越的樂律學家朱載堉(1536—1610)發明的十二平均律,

比歐洲樂理學家梅爾生(1588—1645)的發明早半個世紀。朱載靖本是一位

王室世子,不慕榮祿而潛心樂律、歷算。於萬曆十二年(1584)寫成《律學

新說》,採用求等比級數的方法平均分配倍頻程的距離;以珠算為計算工具,

取公比為12 2 ,精確度達到小數後25 位,使十二律中相鄰兩律之間的頻率差

完全相等。從而徹底解決了“旋相為宮”的轉調問題,作出音樂史上劃時代

的貢獻。19 世紀德國物理學家赫姆霍茨對此有過高度評價。

(3)偉大的治河工程的勝利。黃河之水天上來,它源遠流長,日瀉千里,

氣勢雄偉,但卻是一匹難於馴服的脫韁之馬。治理黃河是世界水利史上最棘

手的難題,自漢代賈讓以來,世代水利專家為它絞盡腦汁,同氾濫的河水進

行過驚心動魄的搏鬥。“黃河鬥水,泥居其七”。它每年要從黃土高原沖刷

下來16 億噸泥沙,堆成1 米見方的大堤,可繞赤道27 圈。黃河肆虐,則淮

河、運河及其下游廣大地區就要陷入極大災難。明中葉。李時珍的同代人潘季

馴(1521—1595)為馴服黃河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奉嘉靖、隆慶、萬曆三朝

重命,四次出任總理河道御史,前後主持治河27 年。針對黃河含沙量大的特

點,斷然改變以往採取的“分流”辦法,指出:“水分則勢緩,勢緩則沙停,

沙停則河飽”;反之“水合則勢猛,勢猛則沙刷,沙刷則河深”。(《河議

辨惑》)他提出卓越的主張:”築堤束水,以水攻沙”。其戰略決策是以人

工築堤,約束洪水,加快流速,增大洪水沖刷力,帶走泥沙,以免河床淤淺

而導致河水決堤氾濫。具體措施是先築縷堤作為第一道防線,縷堤之內造月

堤以止水:再築遙堤作第二道防線,遙堤之內設格堤以阻水流。用這種防洪

與疏導緊密結合的辦法,終於控制了明初以來長期出現的黃河遊蕩、運河阻

塞的局面,此後近兩百年使黃河再未發生大的改道。將治河工程從單純治水,

轉移到水流、泥沙、河床三者並治的軌道上來。這一思想,對此後三百多年

的治黃工程發生重大影響。黃、淮、運三位一體的治河工程的卓有成效,成

為水利科學史上的光輝篇章。

以上事例,雖不足以反映明中葉科學技術發展的全貌。卻顯示了中國16

世紀的科學技術在某些領域一直居於世界先進水平。李時珍生活在這樣的科

學氛圍中,他的科學創造取得卓越成就,絕不是偶然的。

三、16 世紀中國醫學藥學的發展

明代初年,社會的相對穩定,經濟的發達,人民生活的提高,醫藥衛生

條件獲得很大改善,醫學、藥物學的研究累積了不少優秀成果,為李時珍的

科學創造提供了良好條件。他在科學上的卓越成就,除了個人的天才與勤奮,

更應看作是時代的賜予。

(一)前人的醫學貢獻

宋代以來,中國印刷術相當進步,到明代刻書風氣更為盛行,使許多文

化典籍得以迅速而有效的傳播,重要的醫學著作,容易得到普及。孿時珍編

撰《本草綱目》過程中,參考了41 種藥物學著作, 277 種醫學著作,還有

經史百家著作440 種。圖書資料上的這種有利條件,是他的前人不易享受的。

特別是金元時期,醫學界開展百家爭鳴,四大家醫學理論獨立發展,競長爭

高,各有千秋,形成中醫學發展的鼎盛時期。李時珍得以縱觀諸家之長,參

照比較,擇善發揮。劉完素的清熱解毒理論,張子和的汗吐下三法,李東垣

的脾胃學說。朱丹溪的滋陰降火原理,這些先進醫學思想,都是敢於打破陳

規,大膽創新的產物,對李時珍的創造思維活動,有著強烈的啟迪作用。明

代中葉,學術界、文學界革新思潮的掀起,更為李時珍的創造增加了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