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因素。不過,《本草綱目》一書,不是沒有

缺點的。正如王充自評其《論衡》說:“豐草多落英,茂林多枯枝。大

羹必有淡味,至寶必有瑕穢,大簡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論衡·自

紀篇》)《本草綱目》就殘存著:懸古鏡、古劍可”辟邪”;“寡婦床頭土”

可治耳上月割瘡;“天子藉田梨下土”,主治驚悸癲邪;鼻上生瘡,私用“孝

子衫”拭之即愈等謬說。這的確是“至寶”中的“瑕穢”。一部古代的科學

鉅著,不可能盡善盡美。小小的“瑕穢”,決不能損害《本草綱目》這一“至

寶”的光輝。偉大的科學家也是生活在為世俗偏見所包圍的環境中,有些傳

統偏見,不容易一下子擺脫乾淨。對某些荒唐說法,李時珍未加批判,無異

於預設。這種現象,恐怕屬於李時珍受世俗偏見影響而留下的斑痕,我們不

可苛求於古人。

五、揭開“仙方”、“神藥”的秘密

方士、道人編造了許多“仙方”、”神藥”大顯特效的故事。李時珍從

各種著作中,摘錄了有關仙方、神藥的說法,——加以科學分析。不是簡單

地否認“仙方”存在,而力圖從醫藥學上以合理解釋,揭開其中的奧秘。使

某些“仙方”、“神藥”還原為民間驗方,著之於書,廣為傳佈。

(一)揭開“仙官賜方治久痢”的秘密

洪邁《夷堅志》中有個故事。虞允文患痢,久治無效。一夜做了一個夢,

到某地,一仙官延他入座,示以壁上寫著的治痢秘訣。他醒後依方服用,痢

果痊癒。這仙官秘訣是:“暑毒在脾,溼氣連腳,不洩則痢,不痢則瘧。獨

煉雄黃,蒸餅合藥;別作治療,醫家大錯。”(校點本第三冊,第1573 頁)

李時珍認為,雄黃有治痢手毒功效,“方士乃煉製服餌,神異其說”罷了。

此驗方是將雄黃水飛九度,用竹筒盛,再蒸七次,然後研為末,蒸成餅,分

成丸如梧子大,每日用甘草湯服”。

(二)揭開“甘露湯療痼疾”的秘密

《澹寮方》中有個故事。常熟一富人病反胃,往京口甘露寺求神。泊舟

岸下,夢一僧持湯一杯與之,飲罷便覺胸快。次早人寺,供湯者果如夢中所

見僧。所賜湯即”甘露湯”。李時珍據《澹寮方》研究,甘露湯並非貴重藥

物,它是用六兩糟《即農家用糯米、秫、黍、麥,熬煎、飴所餘之

糟粕曬乾者),四兩生薑,同搗作餅,焙乾。加入炙甘草末二兩和鹽少許,

煎成湯液。李時珍親自試用,果有良效。他分析此“仙方”的藥理說:”

以櫱成,暖而消導,故其糟能化滯緩中,養脾止吐也。”(校點本第三

冊,第1570 頁)

(三)剖析朱衣人賜方治骨哽

洪邁《夷堅志》記有病人夢中得藥治病的故事。鄱陽汪友良,誤吞一骨,

哽於喉中,百計不下。恍惚夢一朱衣人,告訴他取蓬砂可治。於是取一塊含

化嚥下,脫然而失。李時珍對古人從夢中得來的驗方,加以研究,肯定了蓬

砂(一名硼砂)有“除噎膈反胃、積塊結瘀肉、陰骨哽”等功能,透過神

奇的故事。剝取其合理內容,發展藥物學知識。朱衣人賜方之說,無非是方

士們故神其說,剝開迷惑人的外衣,蓬砂消瘀的特效即可發現。

(四)揭開“觀音授方止驚狂”的秘密

《夷堅志》記有另一個神奇故事。”秀川進土陸迎,忽得吐血不止,氣

蹶驚顫,狂躁直視,至深夜,投戶而出。如是兩夕,遍用方藥不療。夜夢觀

音授一方,但服一料,永除病根。夢覺記之,如方治藥,其病果愈。”《本

草綱目》轉載了這一仙方:“用益智子仁一兩,生硃砂二錢,青桔皮五錢。

麝香一錢,碾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燈芯湯下。”(校點本第二冊,第

872 頁)李時珍更進一步研究了益智子的種種功效,發現了一些獨到的用法。

(五)對“返生神藥”持保留態度

《博物志》說,漢武帝時,月氏國人貢三枚“返魂香”。此藥“大如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