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黑如桑堪”。時長安大疫,燒一枚闢之,“宮中病者,聞之即起。香聞
百里,數日不歇。疫未死三日者,燻之皆活”。時人稱此香為“返生神藥”。
李時珍對此藥奇效持保留態度。他說:”此說雖涉詭怪,然理外之事,容或
有之,未可便指為謬也。”(校點本第三冊,第1974 頁)表明這位科學家對
任何事物,一方面持科學懷疑態度,不加輕信;另一方面又十分慎重,對自
己尚不瞭解的東西,不輕易指為荒謬。
(六)關於“胡王使者”治風病
李時珍認為佔書上記載的一些驗方、傳說雖近神怪,內容則不可忽視。
他在《獨話·發明》中引用了一個故事。唐朝劉師貞兄病風,夢一神人曰:
取胡王使者浸酒服便愈。師貞兄遍訪,皆不知此藥。後來又得一夢,其母告
之曰:胡王使者即羌活也,求而用之,病果然痊癒。李時珍根據這一記載。
證之以實踐經驗,對羌活的功效作出新的論斷說:”羌活、獨活皆能逐風、
勝溼,透關利節,但氣有剛柔不同爾。《素問》雲:從上下者,引而去之。
二味苦辛而溫,味之薄者,陰中之陽,故能引氣上升,通達周身,而散風勝
溼。”(校點本第二冊,第794 頁)
(七)詳記“辟穀仙方”的苦心
道士們根據《抱朴子·雜應篇》,傳播所謂”辟穀術”。其法是先作美
食。極飽,然後服藥,延緩食物消化,可做到長期不進食而能維持生命,終
至成仙,李時珍反對這種愚蠢野蠻的“辟穀術”。但他對王楨《農書》所載
的“辟穀仙方”比較重視。《本草綱目》詳加轉載。其方是:”用大豆五斛
淘淨,蒸三遍去皮。用大麻了三鬥,浸一宿,亦蒸三遍,今口開取仁。各搗
為末。和搗,作團如拳大,人甑內蒸,然後曬乾為末,幹服之,以飽為度。
則食一頓而七日不飢。”李時珍之所以重視它,是因他同意王楨的看法:“水
旱蟲荒,國有、代有,甚至懷金立鵠,易子炊骸。為民父母者,不可不知此
法也。”(校點本第三冊,第1502 頁)李時珍將此方記下供非常時期參考。
別具苦心,同道教宣揚“辟穀”求長生,大有區別。
李時珍對神仙方士宣揚的長生不死藥、羽化登仙術、辟邪辟穀方及其他
奇談怪論,莫不根據醫學、藥物學原理,予以深入地批判,指出其荒謬性;
同時,細心剝除其神秘主義外殼,而摘取其中合理的顆粒,力圖在反對宗教
神學、迷信方術鬥爭中,發展醫藥科學。這種同宗教神學、神仙方木作鬥爭
的科學態度,對於我們今天反對封建迷信的鬥爭,仍有借鑑的作用。李時珍
所以能如此,在於他本身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善於運用手中掌握的科學武
器,以他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索的辯證法哲學思想作指導。可貴的是,他在
反對道教神學思想及神仙方木的鬥爭中,發展了祖國的醫藥科學,也對古代
樸素唯物主義哲學、無神論思想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李時珍是一位偉
大的醫學家、藥物學家,也不愧是一位唯物主義無神論者,值得我們永遠紀
念。
第十三章 李時珍在國內外的影響
李時珍這位卓越的科學家,學識淵博,著述宏富,在中國和世界文化史
上有著多方面影響,受到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崇敬。
新中國建立後,廣大人民懷念李時珍。李時珍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一再修葺。陵園內有李時珍塑像,有“醫中之聖”(郭沫若題)的
巨大牌坊。李時珍文物陳列館陳列著反映李時珍生平事蹟的大量文物圖表、
《本草綱目》珍本與藥物標本。中國郵政部門發行了李時珍紀念郵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