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於是他果斷地把帶去的2萬元都買了國庫券。

楊懷定以後描述當時的心情是,“買是買了,但是心裡忐忑不安,害怕跌。下午就迫不及待地跑去交易所看行情,一看,發現漲到112元了,我趕緊賣了,賺了800元”。一年的工資到手了,楊懷定心放寬了些,又開始突發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國庫券買回來,再以112元的價格賣出去,不就可以賺錢了嗎?由於當時全國有7個城市都開放了國庫券交易,楊懷定決定打聽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那時候國庫券行情屬於國家機密,但當天的《解放日報》報道了上海的開盤價和收盤價,依此類推,各地的黨報一定會報當地的行情”。楊懷定立即跑到上海圖書館,翻看全國各地的黨報,終於查到安徽合肥當日國庫券開盤價94元,收盤價98元。

於是連夜去合肥,一個來回,2萬元的本錢一下子變成了萬多元。跑了幾次以後,楊懷定嚐到了甜頭。之後,楊懷定來回穿梭于山西、福建、河南等地,採用螞蟻搬家的方式把國庫券源源不斷地搬到上海。一年就賺了100萬元,在20世紀80年代,對許多人來說成為萬元戶都是遙不可及的目標時,楊懷定發了,楊懷定這三個字漸漸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楊百萬卻名動天下。資金量做大以後,他不再親自到外地跑了,僱了幾個人在全國各地跑,他坐在上海用電話遙控。

這些人每到一地,第一個任務就是打聽當地的國庫券行情。楊百萬說:“用現在的話講,我就是買資訊。我變成資訊中心,知道哪裡價格最低。我指揮他們從最低的地方開始依次買進,越買差價越小,最後回到上海賣出。人換班休息,資金不閒著,每天在滾動、膨脹。”

大手筆的國庫券買賣

無獨有偶,楊百萬在國庫券市場裡打魚撈蝦的時候,闞治東也看中了這個市場,一出手就是縱橫捭闔。看,這些人都能注意到國庫券裡面的商機,聰明人的眼光往往有相通之處。當時闞治東還在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信託投資公司當副總經理。1988年,國庫券開始流通了,闞治東就在工行系統組織了全國第一個國庫券報價中心,有36個單位參加。每個單位每週發電報到上海,報出國庫券的買進賣出價,上海匯總後再返回。這在當時已經是先進、高效的交易網路了。比楊百萬僱人全國打聽行情的方式先進多了。

1989年年底,中國人民銀行一家北方信託投資公司聽到風聲,中國人民銀行所屬的信託投資公司都要撤銷,但它們庫裡還壓著

1 000多萬元的國庫券。該公司就聯絡到闞治東,希望把這些國庫券變現。

報價後,闞治東覺得很合算,1 000萬元國庫券全數拿下。這

1 000多萬元國庫券,一次就為闞治東賺了百萬元以上的利潤,也為申銀公司的原始積累打下了底子。

一筆生意利潤百萬元,再對比一下楊百萬,你會發現個人的力量總是渺小的,但楊百萬賺的錢歸自己,闞治東賺的錢歸集體,可如果沒有闞治東呢?集體能賺到這筆錢嗎?當然沒有組織的資金,闞治東和組織同樣也賺不到這筆錢,功勞想不明白,最後的利益分配就難以進行,組織和個人的激勵機制是差別巨大的,責、權、利三者的平衡問題,這一點到現在也還是個難題。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一指數艱難起步

上海靜安證券業務部成立後,業務部的工作人員編制了“靜安指數”,諸位,請注意,這可是中國證券歷史上的第一個指數。該指數是以靜安證券業務部、虹口證券業務部掛牌交易的上海八隻股票為樣本,採用加權平均法和基數修正法綜合計算出來的,這反映了當年上海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指數。靜安指數基期為1986年9月26日,也就是靜安證券業務部第一批股票掛牌交易日,基期指數值為100點。靜安指數正式對外發布後,受到了投資者和媒體的關注,當時一些媒體認為,靜安股票指數的推出,再創證券市場一個第一,從此A股市場有了一個晴雨表,投資者也用不著為當天股市漲跌而費腦筋,只須看看指數即可。

在該指數的編制過程中,闞治東參與其中,在那幾年,闞治東還主編了股票知識普及讀物《曲線的秘密》一書,介紹各類股票指數的編制方法,以及各種反映股票價格走勢曲線圖的解讀方法,如點線、棒線、蠟燭線和日線、周線、年線等。

深圳股票市場也是剛剛起步,股票不好賣啊,原始股沒人買啊。想想這種日子都心動啊,朋友們,這可是中國千年歷史上少有的暴富機會,稍縱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