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成立了協調性作戰指揮機構。原則是,戰區內所有部隊均接受沙烏地阿拉伯武裝部隊司令哈立德中將和米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將的統一指揮,但各國部隊又分別接受本國最高當局的命令和指示。
面對米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兵行動,以及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伊拉克採取了相應對策。總的戰略指導思想是,拖延戰爭爆發,使海灣衝突長期化、複雜化,進而分化以米國為首的軍事陣營,打破對伊拉克的各項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時,做好軍事防禦作戰的準備。
為此,伊拉克在外交打出了“聖戰”的旗號,並將撤軍問題同以色列從阿拉伯被佔領土撤軍聯絡在一起,以轉移阿拉伯國家的矛頭指向;在經濟採取了內部緊縮,對外尋求突破口的政策;在軍事則加緊了擴軍備戰,恢復和新建24個師,使軍隊總兵力達到77個師、120萬人。同時加強了科戰區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線共部署43個師,約54萬人,坦克420輛、火炮200門、裝甲輸送車200輛。
米軍在開始執行“沙漠盾牌”計劃時,即已估計到伊拉克拒不撤軍的情況,擬定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打擊行動計劃。
12月20日,米國國防部長切尼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