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2部分

米軍在開始執行“沙漠盾牌”計劃時,即已估計到伊拉克拒不撤軍的情況,擬定了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打擊行動計劃。

12月20日,米國國防部長切尼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批准了這一計劃。該計劃的要點是,實施進攻作戰,以達到:1、癱瘓伊拉克國家指揮當局;2、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3、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4、儘量摧毀伊拉克的彈道導彈和核生化武器;5、幫助恢復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據這一決心擬定了以下作戰方案:實施協調一致的多國、多方向、空中、海和地面攻擊,首先以空中戰局摧毀伊拉克重要軍事目標,爾後逐步轉移空中作戰的重點,在科威特戰區實施地面作戰,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用阿拉伯部隊解放科威特市。整個作戰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1、戰略空襲;2、奪取制空權;3、空襲地面部隊;4、地面進攻作戰。

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第67號決議,規定1991年1月15日為伊拉克撤軍的最後期限。

1991年1月9日,米國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在日內瓦舉行戰前最後一次會晤,但是,雙方都認為沒有妥協餘地,會談沒有取得結果。

1991年1月16日米國東部時間午10時30分,布什總統簽署了給米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國家安全指令檔案,命令米軍向伊拉克開戰。

薩達姆一生最大的失誤就是對米國總統老布什行為的判斷失誤。在戰略,伊拉克在米國的幫助下打贏了持續年的兩伊戰爭。但薩達姆過河拆橋,得罪了米國人。俄羅斯人有“袖手旁觀”的傳統。為了避免與希特勒交戰,斯大林和希特勒攜手瓜分了波蘭。為了避免與希特勒交戰,蘇聯眼睜睜地看著法國潰敗。蘇聯在米國投擲原子彈後才對日宣戰。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俄羅斯人也盡力避免直接參戰。在戰略,薩達姆得罪了米國人,而蘇聯人又靠不住,阿拉伯國家又各懷鬼胎,以色列則已經成為超級袖珍大國,而伊拉克還沒有在年的兩伊戰爭中恢復過來。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顯然並不合適。

在國際社會幾乎完全一致地反對侵略,米國和蘇聯協商一致,43萬美軍和50萬其他國家的軍隊部署在伊拉克周圍時,薩達姆仍然拒不撤軍。科威特也是阿拉伯國家,伊拉克的“聖戰”旗號完全不成立。薩達姆判斷米國總統老布什決不會下令開戰,因為一旦開戰老布什就不可能連任米國總統。為了連任米國總統,老布什決不會下令開戰。薩達姆又判斷即使開戰,伊軍即使戰敗也可以重創多國部隊。但是,老布什讓薩達姆失望了,老布什寧願輸掉總統選舉也要下令開戰。伊軍也讓薩達姆失望了。

如果薩達姆在1990年月7日“沙漠盾牌”行動實施前撤軍,等幾年再入侵,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聯合國規定的最後期限前撤軍,等多國部隊散去後再入侵,情況可能也會有所不同。“一口吞”是野蠻的,“蠶食”更加實用。伊拉克如果只佔領伊科邊境的部分地區,那麼得手的可能性就高得多了。運籌帷幄時,應該避免對個人行為的判斷,特別是關鍵性的判斷。基於個人行為的假設最容易不成立。

海灣戰爭應該反思到臺海局勢?在戰略,米國一超獨大並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潛在的戰略對手;歐洲與米國是傳統誼,如果非要在華夏國和米國之間做出選擇,歐盟一定會選擇米國;日本和印度是不希望中國強大和統一的,印度有“趁火打劫”的傳統,日本有“卑鄙”的傳統;俄羅斯則有“袖手旁觀”的傳統。從戰略分析,臺海局勢是悲觀的,如果華夏國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的武力行動都可能付出過高的代價。這種代價主要由經濟制裁和封鎖造成,而不是由軍事造成。即使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迫使大陸採用軍事手段,所付出的代價也是高昂的。從戰略說,華夏國的統一和強大必然削弱美歐日印俄對世界的影響力。在世界影響力,永遠是零和遊戲。

當且僅當華夏國的綜合國力達到米國的0%以時,臺海局勢才會樂觀。而現在,華夏國的綜合國力僅為米國的25%。當華夏國的國力達到一定的程度,臺海問題將不再成為問題。

第二卷 龍起大成鄉 第二百四十七章 海灣戰爭(三)

戰爭的第一階段是戰略空襲,摧毀伊拉克的戰略目標,首先進行全面電子干擾。

在開戰前的數月中,多國部隊已經截獲伊拉克的眾多電子訊號,查明瞭伊拉克各電臺的高頻、甚高頻和特高頻訊號。

1991年1月16日,多國部隊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