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己被掃地出門,一定不願意混日子。

這種博弈還有一個用途,那就是假如你有10家不同的供應商,但你的生產需求要求你至少淘汰一家。此時即使這些供應商知道你的底線,只要你按照先後順序威脅它們,威脅還是會奏效。

這種博弈的重點在於,當你隨機分配責任時,每個人可能都寧願承擔被辭退的風險,而選擇不工作。但如果讓懲罰具有明確的依存關係,情況就會好得多。你先選出一個責任最重的人,然後一路分配下去。除非你的員工是不理性的,否則你的威脅就能讓他們順從你的要求。

不理性的好處

發瘋是一種優勢。精神病院的患者有時候會“有意無意地(強化)比較可以讓自己避開處罰威脅的價值體系”。比如,每當院方祭出懲罰手段時,患者總會傷害自己,以此從管理人員的管理中得到一些自由。但要是正常人告訴他的老闆說,只要他被降級,就會去割腕自殺,老闆大概不會理會他的威脅。但精神病院的患者如果能有效利用自殘的威脅,院方也許會讓他看電視劇。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以單一威脅和多人抗衡(2)

我曾經嘗試以自殺威脅向每個學生勒索20元。首先,我對學生說,會花20元救我一命的人請舉手(有些人舉了手,但不是全部)。接著,我告訴學生,假如舉手的人每人不給我20元,我就會自殺。這些學生當然沒有理會我,因為他們根本不相信我的威脅。但如果他們認為我(有點)不正常,有些學生可能就會掏錢給我。

裝瘋賣傻可以提高威脅的可信度。在本章所提到的很多博弈中,假如敵人認為“贏”對你來說比取得最大的報酬更重要,你的威脅就很容易讓人相信。

做生意的目的就是要儘量多賺錢。假如有公司為了別的目的而犧牲賺大錢的機會,經濟學家就會覺得它不理性。但有趣的是,這樣不理性的人反而可能比一心只想賺錢的人賺到更多的錢。

以圖1…9的博弈為例,由你的競爭對手先選擇,他可以好心,也可以壞心。假如他選擇好心,你們兩個都可以賺1000元,博弈也就此結束。假如他選擇壞心,接著就要換你選擇是要好心還是壞心。假如你選擇壞心,那麼你們兩個都會毫無所獲;假如你選擇好心,你就可以賺到100元,他則可以賺到2000元。

圖1…9選擇好心與壞心的博弈

假如你一心只想賺錢,那麼當博弈來到B點時,你應該選擇好心。這的確會讓你的競爭對手賺比你更多的錢,但做生意本來就是為了儘量多賺錢,而不是為了比競爭對手賺得更多。你是希望擁有小鎮裡最賺錢的餐廳,但一年只賺5萬元,還是擁有大城市裡第三賺錢的餐廳,但一年可以賺100萬?因此,理性的生意人在B點一定會選擇好心,尤其是這個博弈只玩一次的話。

不幸的是,假如你的競爭對手相信你會選擇好心,他就會選擇壞心,所以你只能賺到100元。相較之下,假如你的競爭對手認為,你會為了報復而選擇壞心,他反而會選擇好心,你也可以賺到1000元。

這種局面看起來很矛盾,因為一心只想賺錢的人怎麼會比志不在此的人賺得還少呢?在這場博弈中,讓你受害的不是理性本身,而是被對方察覺你是理性的。競爭對手在決策時,並不是看你是不是真的有意報復,而要看他是不是“認為”你有意報復。

這個博弈在商業上有很重要的啟示。本章曾經解釋過,為什麼在很多情況下,讓威脅兌現對你不一定有利,而別人可能會因為想到這一點,而不把你的威脅當回事。對這個可信度的問題有一個解決方法,那就是讓別人相信你有點“不正常”,即使血本無歸,你也會兌現威脅。例如在要求加薪時,儘管辭職並不符合你的最大利益,但如果你的老闆認為,只要他拒絕,你就會憤而辭職,那麼你就有可能從中獲利。當然,這並不表示你非得發瘋不可,而是表示有時候應該要讓別人相信,賺更多的錢並不是你唯一的目標。

這個博弈的另一個啟示在於,別人可能會故意讓你覺得他不正常,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要是有人的反常舉動“剛好”可以強化他的談判優勢,你就要小心一點。

有趣的是,或許就是因為反常有其好處,所以才會讓人變得不理性。從本質上來說,報復就是要反擊傷害你的人,即使放他一馬對自己也有利。報復是一種不理性的慾望,目的是要反擊讓我們的親人或是我們自己受到傷害的人。

為了說明報復的好處,我們舉古代的一個小村落為例。假設有一群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