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機會作養生講座的時候,我都會把這位老中醫的養生秘訣向大家介紹。
還有一次,我在給一個國學班的講課中,碰到了幾位能夠把養生心法運用到“拈花微笑”境界的企業老總。
那次我講《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大論”,要下課前,我把我認為最經典的段落作為講課的結語:“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臺下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微微點頭。因為這段話不僅可以用到人的身體上,對於企業的健康乃至於社會的健康也都用得上。
在接下來的互動討論環節,這批商業精英們,不自覺地把數字化思維用到了養生裡面。
這時,一位證券公司的董事長舉手發言:“諸位,我有個發現,每天養生十分鐘,相當於春夏秋冬某個季節的養生。”
他說:“像我們在座的各位,都已經人到中年。就算活到*十歲,也就平均剩下不到40年的時間。請注意:每天睡覺時間八個多小時,佔了全天時間的1/3。那麼,我們每個人其實只有25年左右的生命‘淨資產’,說得浪漫一點,也就剩下100個春夏秋冬。
如果從現在開始養生,把‘每一天’當成你未來生命的全部。那麼,一天除去睡覺的時間,就有16個小時,合計近1000分鐘。
我們來算一算一天的1000分鐘和一生剩下的100個春夏秋冬,豈不是每10分鐘就對應著你生命歲月的一個季節?
我建議不妨把‘每一天’都當成‘一輩子’來養生,各位再忙碌,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各抽出十分鐘來養生,不就相當於春夏秋冬四季都養了嗎!
我們這些商務人士,總抱怨自己的時間緊張,沒時間養生,所以就有很多英年早逝的悲劇,我們一定要警醒啊!”
看到這些忙碌的商界精英對養生有了發自內心的認識,我特別高興。此時,我想到了一個禪宗故事,和養生有著本質的契合。
我對他們講:
“把一天養好”,就相當於養好了一年(2)
有個人失足掉下了懸崖,萬幸的是他抓住了一根爬藤。然而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他看到一隻老鼠正在啃咬他抓住的爬藤,而此時他已經精疲力竭,腳下就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深淵……這時,這個人該怎麼辦呢?恐懼、放棄都是沒有用的,他想起了禪宗‘活在當下’四個字,因為,每一剎那的當下,就是人生的一個縮影,如果諸多剎那間充滿恐懼、疾病,那麼,生命就多災多難。於是,他放下心來,騰出一隻手去摘懸崖上長的野果子,不去過分把心放在那個齧咬懸系生命爬藤的老鼠上……至於這個人的結果如何,是吃了野草莓,把那一剎那延展成甜美、平和的生命結局,還是有了力氣而抓住另一根堅固的爬藤而脫身,這已經並不重要了!
相信這樣的人生絕境,我們在座的很多人都在商海競爭中切身遭遇過。但如果我們能像這個故事裡的主人公一樣,把每一剎那都視為生命最絢麗的部分,那麼,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心靈、我們的生活,何嘗不能有一個嶄新的開始呢!
略汗運動排大毒,氣血暢通百病滅
不管做什麼樣的運動,只要達到略微汗出,就能達到排毒治病的最佳效果,而不必硬性規定運動的時間。我指導過很多病人用這種運動排毒法進行疾病康復的輔助,真是屢試不爽、立竿見影!
我的鄰居張大媽是個養生愛好者,時常喜歡和別人介紹她的養生經驗:“養生要進補,多吃營養品,再加勤鍛鍊,保您身體棒”。
我笑著對張大媽說:您的養生順口溜,編得真是太好了!你看,我能不能續上一句呀?張大媽樂呵呵地說,您是醫生,我巴不得讓您指點指點呢。
我沉吟片刻,接著張大媽的順口溜說道:“補正又攻邪,百病都不生,運動排毒法,略汗最相宜”。我的順口溜編得有些拗口,只得和張大媽細細解釋:
中醫裡有個很有趣的典故,叫做“閉門留寇”,說的是古代有位王爺,時常宴請天下豪傑。天晚了,就邀客人在他的王府留宿。夜晚關閉大門後,那些混入客人中的盜寇也同樣留在王府之內,開始大肆偷盜……
這和養生有什麼關係呀?張大媽心直口快,打斷我的話。我笑著對她說,您老吃的補品,不僅是您自己在享受,您身體裡的病邪也在偷偷跟著享用啊!如果養生光靠進補,既補了正氣,也補了病邪啊。就像我講的典故里的那位王爺,既留下了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