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關於銀行業務的文章,由此對經營銀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認為,如果機會合適,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之一,就是根據蘇格蘭原則在中國開辦一家銀行”。現在,“中國皇家銀行”就要創立的訊息看來正創造出了這種合適的機會。蘇石蘭決心搶先開辦一家他們自己的銀行。

所謂“他們自己”,指的就是在香港和日益興盛的上海等地區進行貿易活動的洋行中的商人們。蘇石蘭也是其中的一員。蘇石蘭要創辦一家為洋行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以滿足他們在這方面的需求。

蘇石蘭很快寫出了銀行成立的計劃書,資本金是500萬港元。他拿著計劃書走遍了香港的主要大洋行,希望得到這些洋行的支援。絕大多數有名的洋行都欣然同意入股。所需資金很快募足。隨後來到香港募集資本金的“中國皇家銀行”只落得了鎩羽而歸,黯然收場。

1864年8月6日,滙豐銀行召開了由多家洋行參加的臨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1865年初,滙豐完成籌備工作。3月3日,滙豐銀行正式開業,總部就設在今天香港滙豐銀行的所在地。140多年來,這個地址始終未變。一個月後,上海分行正式對外營業。

滙豐銀行成立的歷史,實際上是一個商業體系自我發展完善的過程。一個完整的商業體系,不是僅有簡單的買賣雙方就可以建立起來的。還需要大量的輔助機構和各種正式非正式的執行準則。這些配套的服務機構,幾乎都可以透過自發的交易活動產生出來,並使得整個商業體系更加完善、更具可靠性、效率更高。這其中,銀行具有核心的作用。表面上看起來,銀行並不直接創造財富,但銀行為交易者提供的資金支援和專業金融服務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費用,增加交易的便利程度,推動商業貿易活動向深度和廣度發展。事實上,許多現代的發達商業體系,都是圍繞著銀行建立和運轉起來的。

中外貿易的初期,交易活動尚屬簡單,這時,所需的金融服務可以由大洋行兼營,但是,當貿易活動逐漸深入展開,規模越來越大時,就必須依靠經營能力更強、更具實力的銀行來提供金融服務了。滙豐銀行正是抓住了這個歷史機會,適時登臺。在發起書中滙豐銀行指出,要以貿易對金融的全部需要作為自己的主要業務。也就是說,滙豐以囊括中國的貿易金融業務為追求目標。

也正是因為滙豐銀行的成立符合了當時商業界的需求,所以,從一開始就得到了絕大多數洋行的大力支援。滙豐銀行臨時委員會中的十四名發起人都是當時香港主要洋行的老闆。這些人都有著在中國進行長期商業活動的歷史,同時又具有高度的國際性。

不過,雖然滙豐銀行的成立得到了絕大多數洋行的大力支援,但當時兩個最具實力的洋行——英國怡和洋行和美國旗昌洋行卻偏偏不在支持者之列。原因很簡單。這兩家大洋行兼營著金融業務,而滙豐銀行的成立當然意味著要搶走他們這部分的業務和利潤。於是,儘管滙豐為這怡和和旗昌保留了發起人的位置,但他們還是拒絕入股。於是,一家目的在於為洋行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偏偏沒有得到兩家最大洋行的支援。而且,怡和洋行還在滙豐銀行獲取執照時極力加以阻撓,試圖阻止滙豐進入利潤豐厚的匯兌業務。但是,滙豐還是在正式營業後的第二年(1866年)得到了營業執照。當年的12月,旗昌決定加入滙豐。怡和則繼續和滙豐在市場上對峙,但在1877年,怡和也最終成為了滙豐的合作伙伴。 。 想看書來

古代中國(17)

怡和和旗昌的行動當時給新生的滙豐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但後來看起來這其實不過是一段插曲。在中國從事國際貿易的洋行集團,早晚會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專業化銀行。除非是中國的貿易活動走向萎縮,或者是滙豐的表現不能勝任,否則滙豐自有其廣闊的發展空間。事實上,滙豐的市場表現十分優異,在幾次市場競爭和金融危機中都戰勝了競爭對手,最終佔據了中國貿易金融領導者的地位。

作為一家總部設在香港的銀行,與那些僅僅在香港設立分行的銀行相比,自然在資訊聯絡方面更加便利。這一點在交通通訊還不發達的19世紀顯得尤為重要。市場時機轉瞬即逝,那些需要向遠隔重洋的總行請示的銀行在與滙豐銀行競爭中只能居於下風。而且,由於總行設在香港,滙豐銀行正如其發起人設想的那樣,被認為是“我們自己”的銀行,於是在承辦香港政府的官方業務方面佔據了明顯的優勢地位。原來由匯理銀行經辦的香港政府往來賬戶轉由滙豐銀行辦理。滙豐銀行還很快得到了發鈔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