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矗�餐�鱟式�⒁恢П0擦α浚�N來蠹業陌踩��庋�痔�矯扛鋈送飛系謀0卜延鎂突岬偷枚唷9�卜�窈託磯嗌唐防臀褚謊��哂洩婺PвΑU飧鼉哂洩婺S攀頻募�灞0擦α烤褪欽���

在大多數歷史時期,政府都是已經存在的事實,所以,上述對稅收的分析往往只能是邏輯上的。而法租界的歷史則提供了歷史的真實。法租界建立之初,除了外部有條約保護以外,內部基本上是一種無政府狀態。這時,個人的安全是靠個人自己投資保護的。當租界的發展還不充分時,個人自己投資保護安全是合算的。所以,這時建立公共保安機構——巡捕房的建議就得不到人們的支援。人們更願意靠自己的力量保護自己。但是,當租界實現了一定的發展以後,公共保安機構的成本優勢就開始顯現出來了。這時,人們如果轉而以納稅的形式供養一個公共保安機構,將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充分的安全保障。於是,巡捕房也就自然而然為人們所接受了。

古代中國(15)

稅收問題看起來是一個政治問題,實際上它仍然是一個經濟問題,適用於成本收益比較,並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則。現代文明社會的政府都承認這一點,並根據成本收益比較的結果確定稅收的範圍和數額。只有那些非文明社會的政府,才故意把稅收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將其描繪成所謂的公民神聖義務,主張人民不假思索地接受他們制定的所有稅收方案。這種做法的目的是很明顯的,就是為了掩蓋其掠奪社會的本質。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其實是十分不明智的,只能使得稅收的政治意義更加突出,使得圍繞著稅收的社會問題更加尖銳和難以調和。必須牢記的一點是,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稅收體系,就不可能有現代意義上的文明政治。

滙豐銀行——一箇中國的故事

簡單的商品買賣業務,即使在制度條件嚴重缺失的條件下,也有可能成功進行,而高度依賴信用、交易週期很長的銀行業,則必須在足夠的制度條件下才會出現和發展。而一旦制度條件成熟到可以發育出健全的銀行體系,那就標誌著市場體制達到了相當的完善和成熟程度。

2007年4月2日,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正式開始對外營業。這家外資銀行開始真正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顧客,滙豐提出的宣傳口號是:“從來不曾遠離,從此離你更近”。瞭解滙豐歷史的人對這個口號中的深意會更加理解。實際上,滙豐銀行和中國的關係並不僅僅是“不曾遠離”。這個世界級金融巨頭的成長和發展其實是一個發生在中國的故事。

如果滙豐銀行直接使用它的全名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香港上海滙豐銀行),肯定會有更多的人意識到它與中國的特殊關係。這看起來完全是一家中國銀行的名字嘛。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滙豐雖然屬於英資銀行,但成立時卻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本土銀行——在中國成立,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服務於面向中國的貿易活動。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放貿易口岸。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逐漸展開。西方人在中國建立起了若干洋行,也就是商業公司進行貿易活動。到了19世紀60年代,有幾家洋行的規模已經頗為可觀,比如英國的怡和洋行、寶順洋行、美國的旗昌洋行等等。

洋行經營的國際貿易對金融服務有著大量的需求。在諸如國際匯兌、放貸、貼現、結算等等環節,商人們都需要金融機構的協助。沒有專業的金融服務,完全依靠商人的自有資本和現金交易的方式來進行國際貿易,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中外貿易的早期,金融業務一般由主要的大洋行,比如怡和和旗昌來兼營,另外,一些總部在英國和印度的銀行也在香港做一些金融業務,比如匯理銀行、渣打銀行等等。但這些銀行的重心並不在香港,因此,所提供的金融服務並不能完全滿足貿易的需要。到了19世紀60年代,這種金融服務的欠缺狀況已經越來越明顯。

在印度的英國商人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個商業機會。孟買的一些英國商人開始籌建面向中國市場的“中國皇家銀行”。這個訊息傳到香港以後,引起了另一個英國人的注意。這個英國人就是滙豐銀行的主要發起人蘇石蘭(Thomas Sutheland)。當時,蘇石蘭是著名的大英輪船公司在香港的代理人,已經在港工作了十多年。由於大英輪船公司的聲望和他本人的資歷,蘇石蘭在香港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號召力。

古代中國(16)

幾個月以前,蘇石蘭偶然讀到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