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在孩子的心智穩定之前,孩子在學校的時間要遠遠多於在母親身邊的時間,而在沒有給孩子展示正確的生活態度之前,怎麼能強制要求他們成功並超越別人呢?許多母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信心,因為我們生活的時代和條件使母親們感到不安。

無論是幾千年前、現在,還是將來,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實就存在於父母的心中,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孩子整天圍繞在父母身邊,第一個學習的榜樣就是父母。就算是父親早晨起床後看報紙的樣子,在孩子的腦海裡也會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

當父母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述學習的重要性、解釋是非曲直的時候,幾個孩子能夠理解並真正遵守嗎?如果孩子能夠接受,那真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但對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來是不太容易接受的。

與其苦口婆心地說服孩子,不如媽媽先給孩子做一個表率,讓孩子自己去體會媽媽的良苦用心。

作為母親,不能只考慮孩子怎樣做才能長大成才,還應該考慮自己如何做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

·☆生活中媽媽的意義

☆生活中媽媽的意義

南希作為年齡最小的考生考入耶魯大學專攻法律並最終成為一名國際律師。但是,現在她卻要為了養育她的兩個孩子而放棄正處於巔峰時期的事業。考慮她來之不易的學習和工作成績,我勸她要慎重考慮一下。她微笑著回答說:“媽媽當年不也是這樣嗎?託媽媽的福,我健康成長起來,現在我有了孩子,我也要對他們負責,我絕不會為我的選擇後悔。”

美國不扼殺創造力

每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活潑開朗,將來能夠自由地實現自己的夢想。但令人遺憾的是,韓國的教育無法滿足母親們的願望。

我認識一位母親,在孩子上小學後,她每天都叫嚷著說無法再生活在韓國了,她說如果有一天攢夠了錢,她將帶著孩子移民海外。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辭辛勞的母親們最嚮往的國家就是美國。我在美國生活了50多年,非常理解這些母親的想法。美國式的教育高瞻遠矚,教育工作者時刻都在研究,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怎樣才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但是,美國在成為教育發達國家的過程中,曾經有過這樣一個事實:20世紀70年代,在全美範圍內掀起了一場建立法制國家“迴歸基礎(Back to the Basic)”的運動,事情的起因,正是源於美國標榜的“自由”。

提起美國,我們首先會想到什麼呢?第一次來到美國的人,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衣著暴露、在市中心閒庭信步的女性。在這裡我們可以親眼目睹美國人是如何享受個人自由的,他們近乎於放縱的自由,令我們看了都覺得不好意思。

但是,我們所看到的只是片面的一部分,雖然美國人的文化和我們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是,這並不是他們的全部。

在步入近代社會之前,美國可以被稱作是自由至上的國家。美國人絕不允許有任何東西干涉私人生活,他們盡情地享受著這份自由。但是,就如同一汪積水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的自由主義開始發生了腐變。

當時正值越南戰爭時期,美國政府的背信棄義重新喚起了人與人之間的戒備與懷疑,並且逐漸轉變成了放縱與墮落。此前支撐著社會的自由平等思想,也遠離了正軌。街上出現了許多不務正業的嬉皮士,甚至還有很多人公然在街上吸食大麻。

這就引發了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孩子們也紛紛走上了街頭。隨著時間的推移,走上街頭的人年齡越來越小,最後連小學生也開始在黑夜的大街上徘徊。孩子們分不清自由與放縱、自立與出軌的界限。

走上街頭的孩子們稱:枯燥的學校學不到任何東西,他們要過更加有創造性的自由生活。

在脫韁野馬似的孩子們面前,公共教育顯得那樣蒼白無力。孩子的父母也不能給價值觀混亂的孩子指引正確的方向。

即便是這樣,美國政府依然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只是在等待中期盼事態自己會發生好轉。一直標榜“自由與夢想”的美國,還想為自己的口號留下最後一點尊嚴。

但是,事態進一步惡化,青少年犯罪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有人說,連夜晚走在紐約的大街上,都有丟掉性命的危險。

事態已經快發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政府終於站出來,開始收拾殘局。因為孩子們的成長關係到美國未來的根基,於是政府喊出口號要挽回局面。因此,“迴歸基礎”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