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部分

科幻片的專利。1963年奧斯卡獎設定特別視覺效果獎。直到1966年,才有科幻片《奇異的航程》獲獎。從那以後到1976年,十年中只有三部科幻片獲得此獎。對於一種以幻想畫面為專長的型別片來說,這個成績不算突出。

但是,自1977年《星球大戰》獲此獎開始,到1999年《駭客帝國》獲此獎為止。二十二屆裡面,科幻片獲視覺效果獎十二次,其它型別片,包括現實題材影片和魔幻影片加在一起只獲得六屆此獎。餘下四屆空缺。可以說,這個比例正好是與科幻片第一高峰相吻合。

不過,自1999年後,科幻片在這個獎項上遇到了它的敵手——魔幻片。《指環王》包攬了此後三屆特別視覺效果獎。這也從一個角度說明,單靠視覺效果來贏得觀眾,已經不足以支援科幻電影了。畢竟這個獎項與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主演,甚至配角獎相比,還是比較邊緣的。直到目前,只有在1986年,在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扎納克和布朗影片公司合拍的《天繭》中,唐阿米奇獲得過最佳男配角獎。這是科幻片到目前為止唯一一次獲得表演方面的獎項。

科幻片的技術進步,絕不僅止於製造了大批銀幕奇觀,它也最大程度地挖掘了電影的美學潛力。象《星球大戰前傳》中仙境般的“納布星”景色,可能幾十年前就閃現在電影導演和美工師的腦海裡,但他們知道技術上沒有可能性,估計根本不會把這種念頭變成“造型闡釋圖”,更不用說最後表現在銀幕上了。而現在,特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以便把電影人腦子裡的美景變成現實。

其實,這種變化並非科幻片一家如此。象中國的武俠電影,早在五六十年代,港臺電影人就試圖把武俠經典搬上銀幕,復現那些飛簷走壁、外氣傷人之類的奇觀,直到九十年代才成為現實。《指環王》出版後半個世紀,電影人才有足夠條件把它搬上銀幕。只不過,在當代電影的技術進步中,科幻片作出的貢獻最大而已。

由於計算機硬體價格呈幾何級數下降,而軟體效能呈幾何級數上升。短短十年間,電腦動畫技術大幅度普及。目前在美國大約有90%左右的影片或多或少的採用了數學技術、計算機技術,尤為重要的是數字技術、計算機技術在單片中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銀幕敘事圈:中國電影》40頁。)這還是九九年的情況。到了今天,數字技術運用的深度和廣度肯定更為突出。現在,它已經不再是什麼高科技,而成為一種普通的體力活:由電腦操作員耗費時間,一禎禎去製作而已。最關係的問題已不是技術,而是導演對銀幕形象的創造能力。

第五卷:科幻影視概述 第三章:高科技時代(3)

第三節:科幻片的英雄們

在科幻電影的高科技時代來到前,便有梅里愛、弗裡茨蘭,庫布里克等專門以科幻片為擅長的導演。但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這類導演才大量湧現。把科幻片推向了一個新高潮。除了前面介紹過的盧卡斯、斯皮爾伯格外,還有兩個人值得紀念。

邁克爾克萊頓是這批導演中的異類。影視工作者擅長擺弄機器裝置,調動畫面。在文字方面也有專長的很少。據說斯皮爾伯格就是許多天不讀一本書。《星球大戰》、《外星人》等電影成功後,也推出過電影小說。不過,那都是電影原創的衍生產品,製片人僱人代筆的。但克萊頓卻是亦影亦文,在兩個領域都達到一流境界的人。本書第二卷介紹了他的科幻小說。這裡介紹一下他在科幻電影方面的成績。

1973年,米高梅電影公司拍攝了科幻片《西部世界》。提起這部電影,今天的中國人已經很陌生了。雖然它在八十年代末曾經在大陸影院上演。後來,製作人又拍攝了它的續集《未來世界》,後發反而先致,成為文革之後中國人接觸到的第一部科幻電影,三十歲以上的讀者大多會對這部影片有印象。在那個文化生活單調,電視尚未普及的時代裡,中國電影院不管什麼電影,總是場場爆滿。《未來世界》擁有的中國觀眾,可能不亞於它的美國觀眾。

而那部印象淡薄的《西部世界》,它的導演就是邁克爾克萊頓。

克萊頓的科幻處女作《安德洛默達品系》作為小說先聲奪人後,於1971年被環球影業公司拍成電影。從此,他便結下了與好萊塢的緣份。作為科幻片導演,除了《西部世界》外,克萊頓於 1978年把羅賓科克的《昏迷》搬上銀幕。在這部片子裡,健康人被綁架並被冷凍,以便等有錢人購買他們的器官。

除此之外,克萊頓還製作過不那麼出名的一些科幻片,如《逃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