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族”又將電腦動畫推向一個新臺階。
最後,到了《最終幻想》裡,電腦動畫達到一個極限: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由電腦動畫製作的模擬電影,而不是卡通電影(第一部電腦動畫製作的卡通電影是《玩具總動員》)。這是一部“滅世題材”的科幻片。描寫了某種單純為能量體的生物入侵地球后的慘狀。《最終幻想》以寫實的手法,創造出完全由虛擬人物構成的影片。不過,以筆者所見,這種完全由虛擬人物“演出”的影片,恐怕會和立體電影、球幕電影一樣,只能帶來一時的新鮮感,觀眾不會認同它。《最終幻想》不僅本身票房慘敗,從它上演到現在的幾年裡,幾乎沒有成功的後繼者。
2002年,盧卡斯推出《星戰前傳》第二集《克隆人進攻》。它再一次創造歷史:第一部由數字攝像機,而不是攝影機拍攝的電影。攝像機遠比攝影機靈活,加工特技也很方便。但由於影像質量始終趕不上攝影機,只能拍攝電視螢幕上出現的畫面。這一次,盧卡斯破天荒之舉,將開創世界電影的一段新歷史。他本人就聲稱,再也不會用膠片拍攝了。筆者相信這一點,因為我們平常人使用數碼相機後,都很難再去習慣光學照相機。
由於特技水平的提高,大量二十世紀的科幻名著得以搬上銀幕。計有《星河戰隊》、《少數派報告》、《我,機器人》、《全面回憶》、《沙丘》、《地球殺場》等多部。包含在科幻小說裡的魅力可以進一步釋放出來。而《特警判官》、《星際旅行》、《蜘蛛俠》、《蝙蝠俠》等漫畫故事,或者電視片也可以拍攝宏大的電影版,在銀幕上增加了新穎視覺效果。
單純有電腦特技,沒有藝術含量,也不可能構造優秀的科幻片。《入侵腦細胞》為我們提供了正面例子。影片中的變態殺手將受害女子囚禁在地下室的水箱裡,漫漫地放水將她殺死。當警方抓到殺手時,他已經因為發病而永遠昏迷。警方請心理學家運用先進技術,進入殺手的夢境,尋找受害人被囚禁的地點。於是,影片大部分是在講述變態殺手的夢境,意識流色彩非常強烈。但更令人稱奇的是,意識流本來以非理性為邏輯出發點,而這部過半時間由意識流畫面組成的影片,出發點卻是非常理性的科學技術,是“寫實的意識流”。這可以作為科幻藝術特殊表現力的例證。
第五卷:科幻影視概述 第三章:高科技時代(2…2)
當然,即使在這個時代,仍然有不靠高科技,而是靠傳統特技加上大投資試圖取勝的電影。它的代表就是1995年上演的《水世界》。它以創世界紀錄的投資始,以票房慘敗終。其實,這部電影在藝術上極為出色。影片描寫了在被水淹沒的世界上,一群群矇昧狀態的人尋找“乾土”的過程。其間當然不乏追逐打鬥的場面。但是,影片對原始狀態生活環境的描繪卻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不僅是背景,甚至演員的言行舉止間也剔除了“文化”的痕跡。粗獷和蠻荒的風格貫穿影片始終。
不過,除了深海場面外,《水世界》完全靠巨資搭建實景來拍攝,甚至在暴風摧毀佈景之後,繼續搭制新景。這種作法似乎已顯落伍。它的姐妹篇《郵差》重複走這條路,搭建了號稱世界電影史上最大的人工外景——廢礦場。但它絲毫未給觀眾以神奇感,甚至沒有什麼印象。《郵差》也以票房慘敗而告終。這說明,科幻片自有其規律,巨資也要用對地方才是。
1999年出現的《矩陣》(通常翻譯成《駭客帝國》)給二十世紀的科幻電影留下了一個出色的結尾。在這部電影裡,技術和電影語言運用高度結合於一體。舉個例子:在第二集中,有一個高速公路上的追逐場面。莫菲斯站在集裝箱頂上,黑衣密探跳下來,兩個人隔一段距離對持,蓄勢待發,然後交手。這個蓄勢待發的過程,主要是給觀眾一個情緒準備,在傳統格鬥電影裡很常見。但在此處,導演讓鏡頭圍繞著他們,三百六十度由遠到近轉了一圈。靜的人和動的鏡頭結合在一起,將“蓄勢待發”這個過程在銀幕上提高了一個層次。而這個旋轉鏡頭又是在高速公路背景上拍攝的,沒有電腦動畫製作不可能完成。
我們可以從歷屆奧斯卡獎科幻片獲獎總名單中,側面看到這一波科幻片高峰的影響。直到1953年二十六屆中,《星際戰爭》(派拉蒙電影公司)獲得最佳剪接獎,這才是科幻片進入奧斯卡的開始。從那以後,零星有個別科幻片獲獎。而帶來突破的則是《星球大戰》。1977年,它獲得了六個獎項。從那以後,科幻片很少缺席奧斯卡獎。一年拿數個獎項也是尋常之事。
在這些獎項裡,“特別視覺效果獎”幾乎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