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6部分

體系,涉及波的衍射、測不準原理等一系列現代物理學理論。但無論時間旅行體系發展到多麼複雜,都不是現實中科學家們研究的物件,而只是科幻小說家為了編故事進行的假定。

能夠體現“公設邏輯”的最佳例子莫過於“反科幻小說”。這類小說的基礎就是科幻圈子裡流行的一些“公設邏輯”。作者在故事裡假裝順應這些公設邏輯,方能引讀者入套,取得戲劇性效果。而如果一個從未讀過一篇科幻小說的讀者,看了這類故事,往往不知所云,更體會不到其中的妙處。

其實,在武俠小說、魔幻小說裡,也有類似的公設邏輯。比如,武俠小說裡的“江湖格局”,就是許多武俠作者共同發展出來的公設邏輯,它們和真實的中國武術史幾乎毫無關係。

公設邏輯還表現在由其他作者續寫的故事,或者接龍科幻小說中。

那麼,自設邏輯和公設邏輯的概念有沒有普遍意義?它們僅僅存在於科幻作品中?或者僅僅存在於幻想類作品中?筆者以為,除了意識流小說外,其它文學都有自設邏輯存在。比如在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中,具體的人物關係就是一個自設邏輯。《拯救大兵雷恩》表現了殘酷的戰爭環境,但有的人說,美國陸軍當年沒有那個條例,必須追回某個家庭的最後一個孩子。那是編導在影片中的設定。

將自設邏輯和公設邏輯的概念引入文學理論,還意味著對“再現”論的徹底反對:文學作品不是在再現社會現實,而是拿某些社會現實作素材,自己加工。加工的圖紙是什麼呢?就是自設邏輯和公設邏輯。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第三章:科幻中的敘事邏輯(4)

第四節:科幻所提供的敘事模式回上三章

除了這些理論上的推動外。科幻文藝在兩百年曆史中,還形成了一些新的敘事模式。完全有別於從其它文學門類中歸納出的敘事模式。科幻文藝讀者的封閉性,圈子化,很大程度是和這些新的敘事模式有關。因為不接觸科幻的讀者和觀眾,幾乎不能理解這些故事講的是什麼,更難以投入感情。但是,隨著科幻文藝影響日盛,這些敘事模式已經推廣到科幻文藝之外,逐漸為更多的文學門類所採納。

在第一卷“時間旅行”一章中,筆者介紹了這一題材在長達一百多年曆史中的發展。迄今為止,眾多時間旅行科幻作品逐漸深入,已經形成了複雜的敘事模式,如分身效應、蝴蝶效應、閉合因果圈,等等。

但是最近,有兩部奇幻電影也採用了時間旅行題材。一是周星馳的《大話西遊》。整部作品便是一個時間旅行故事。其中就有分身效應、閉合因果等套路在內。而“月光寶盒”顯然是奇幻版的時間旅行器。

另一部是《哈里波特與阿卡茲班的囚徒》。這部電影的主要脈絡,就是一天之內的一次時間旅行。發行時間旅行前的情節中預設了許多伏筆,在時間旅行發生後一一揭示出來。而分身效應和閉合因果完全體現在其中。只不過時間旅行由技術變成了魔法。

這兩部作品表明,完全從科幻中形成的時間旅行這個敘事模式,已經擁有了超越科幻的生命力。當然,筆者也曾在《中國科幻文學史》中提到。在神魔小說《西遊補》中,便已經有了時間旅行這種敘事模式的萌芽。只不過上述兩部電影顯然是直接從科幻作品中吸取的套路。

“造物反叛”也是科幻文藝中發展出來的敘事模式。從《弗蘭肯斯坦》開始,先後反叛主人的有生化人、機器人、電腦等造物。造物的具體型別千變萬化,但造物威脅造物主,兩者之間的緊張關係卻一脈相承。只不過,與“時間旅行”相比,“造物反叛”的敘事模式尚未傳到科幻之外。

還要提請讀者注意的是,筆者在敘事模式的範疇裡討論“時間旅行”和“造物反叛”,意味著只是把它們當成一種文學因素,而不是科學發明。許多人提到科幻作品中的這些假定時,總想賦予它們科學上的價值。我認為那是不存在的。它們只有文學上的價值!

第四卷:科幻的藝術規律 第四章:虛擬背景(1)

上四章前言

第一節:什麼是虛擬背景

第二節:虛擬背景的構造

第三節:虛擬背景的文學理論價值

上四章前言

在第一卷第三編中,筆者用大量篇幅,介紹了科幻作家們創設的藝術天地:地球異境、宇宙風光、未來時代、虛擬世界、異度空間。許多人也曾經談論這些題材,但是大多把它們當成某種科學發現,科學描述。而在《科幻縱覽》中,所有這些內容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