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三十八年,產生的科幻作品竟然遠不及晚清十年。不過,在這個時代裡,我們仍然能夠看到不朽的《貓城記》,能夠發現中國第一位專業科幻作家,也能夠找到其它一些科幻成就。
由於研究中國科幻史的人太少,缺乏人力物力去翻查大量文獻。所以我寧願相信,民國科幻絕不僅僅如下面介紹的這麼凋凌。還有更多的佳作被塵封在文獻堆中。
第一節:不朽的《貓城記》
1932年,時年三十三歲的老舍創作了長篇科幻小說《貓城記》。這部作品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事。虛構了火星上的貓人社會。一個地球探險家乘“飛機”光臨火星,遇到貓人貴族大蠍,被他帶入貓人世界。貓人萎瑣、骯髒、沉迷於“迷葉”。被鄰國欺侮。“我”目睹了貓人國最後的滅亡,然後乘其它星球人的飛行器回到地球。
雖然作品裡沒有描寫宇航技術、火星環境這些科技細節,但無論從科幻創意、情節佈局上講,還是從作品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價值上說,《貓城記》都是完全意義上的科幻小說。與當時發達國家同期科幻創作水平比較並不遜色。
由於老舍本人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貓城記》在情節安排、人物塑造、以及文筆方面也都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直到今天,《貓城記》仍然是中國被譯成外文種類最多的科幻小說,擁有世界影響。但在作品發表當時,中國讀者對接受科幻文學這樣一種新穎文學樣式顯然沒有足夠準備,《貓城記》形成的影響遠不及作者那些現實題材的小說。
2000年,筆者參加了在金華舉行的中國小說學會年會。向與會的主流文學界朋友介紹科幻。當時,一位錦州師範學院(後改稱渤海大學)的老師便問我,《貓城記》是不是科幻小說?受過系統文學史教育的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