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部分

,發表了一篇實踐其理論的作品《新中國未來記》。此篇因是梁氏惟一一篇小說,所以倍受學術界關注。據稱,這部作品梁氏構思五載,最後也只創作了五回(第五回的作者是誰,仍存疑問)。該文不僅有小說的文體,也夾雜著演說、政論、虛擬的法律制度等等。其文學性並不強。

這部小說虛構了中國自1902年到1962年的政治變化。作為立憲黨人的中堅,梁啟超在小說裡讓光緒帝自動退位,又被議會推選為大總統。未來的中國叫“大中華民主國”。有趣的是,這個大中華民主國第二任總統名叫“黃克強”。原意是“炎黃子孫能自強”。不料卻恰中黃興的字號。到1962年中國已成世上超級霸權,舉行“維新50週年紀念”,世界列強均來祝賀。

一部小說自然有多種屬性。象奧維爾的《一九八四》,既是政治諷刺小說,也是科幻小說。至於《新中國未來記》這篇小說的屬性,學術界多稱為“政治小說”。但是海外學者李歐梵則稱之為“Foundational Fiction”,直譯為“立國基礎的小說”,或者“建國小說”。那是各國拉美十九世紀初的一種特殊的小說形式,以幻想本民族獨立建國為內容。

筆者甚至看到一份中文專業高自考題的選擇題,內容是:30。《新中國未來記》是一部( ) A。政治小說 B。譴責小說C。科學小說 D。世情小說。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科學小說”即是“科幻小說”的舊譯。如果筆者答這道題,會把每個選項都挑上勾。但顯然不會是出題者的“標準答案”,筆者也沒查到那個標準答案是什麼。

早在1945年8月25 日,重慶出版的《民憲》雜誌2卷3期上,便有一篇名叫《梁任公新中國未來記中之預言》的文章介紹這篇小說,作者陶元珍一開始便將它與威爾斯的科幻小說相提並論。甚至,陶元珍對科幻小說(當時尚無此名稱)的理解,也觸到了本質:“英人威爾斯(H。G。Wells )撰預言小說數種,所料多奇中,以此為世所稱,蓋據事理推測,非有神術。”《科幻縱覽》總前言“科幻小說定義研究”裡,將科幻的定義概括為“有幻想、無鬼神”。其含義也無非如此。可以說,陶元珍將此作與威爾斯科幻小說並列,正是出於這種直覺的理解。

中國清末文學家徐念慈曾經創辦了最早的純文學刊物《小說林》。他讀到由日文轉譯的德國科幻小說《法螺先生》(原作者不詳),大受啟發。以“東海覺我”為筆名,創作了續篇《新法螺先生譚》。這篇小說裡不僅有大量天文、物理方面的知識,還有“造人術”、“腦電”等科幻創意。

除上面兩位作者,清末科幻小說作者還有“支明”、“老驥”、“許指嚴”、“蕭然鬱生”、“心一”、“秋山”、“農生”等多人。大部分作者的真名和生平迄今為止沒有查清。除了上述兩部代表作,當時的主要作品還有《烏托邦遊記》、《世界末日記》、《黑暗世界》、《發明家》、《中國之女飛行家》、《生生袋》、《光緒萬年》、《未來世界》、等等。

儘管是初試嬰啼,儘管這些發表於《狂人日記》之前的科幻小說都由文言文寫成,儘管它們的情節裡都使用清朝年號,或者自創“華夏紀元”,而不使用公曆,但那一代科幻文學探索者都把握到了科幻文學的本質特點,以飽滿的熱情書寫中國的未來和科學的進步。在積貧積弱的氛圍裡產生出的這些科幻萌芽,經常描寫國富民強的未來中國。

一篇名叫《新紀元》的科幻小說虛構中國和歐洲列強為了爭奪匈牙利而展開大戰的故事。電氣技術、深海研究、宇航等等當時的“前沿科技”也都已經被晚清科幻作者們納入視野。在一篇名叫《空中戰爭未來記》的科幻小說中,作者已經寫到了空降兵。將這些作品與歐美髮達國家同期科幻作品的水平進行比較,可以說,中國科幻文學的起步並不晚。

如果說,以政治、國際關係為主題的科幻小說,與正統科幻相去稍遠的話。那麼《幻想翼》、《消滅機》、《科學的隱形術》、《水底潛行艇》等作品,則完全以科技進步為題材。可以說,當時中國科幻小說的起步是一次全面的起步。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三章:艱難探索(上)

第三章:紛飛戰火中的艱難探索

三章前言

第一節:不朽的《貓城記》

第二節:第一位專業科幻作家

第三節:其它科幻成就

三章前言

歷史跨入民國。政治動盪,戰爭風雲,幼小的科幻萌芽艱難地維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