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2000年,筆者參加了在金華舉行的中國小說學會年會。向與會的主流文學界朋友介紹科幻。當時,一位錦州師範學院(後改稱渤海大學)的老師便問我,《貓城記》是不是科幻小說?受過系統文學史教育的人,大多知道這部作品。只不過在主流文學史中,它多被稱為政治諷刺小說,而不是科幻小說。

由於這部作品虛構了“大家夫斯基主義”進行諷刺,解放後多年不曾被解禁出版。1969年12月,《北京日報》接連發表大批判文章批判該作品。直到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將其收入《老舍文集》第七卷,這部中國早期科幻小說的代表作才再次與讀者見面。

第二節:第一位“專業科幻作家”

任何作者要想把握好一種文學門類,單靠一篇作品是不行的。必須有一個摸索、熟悉的過程,有一個量的積累。中國科幻文學史上,顧均正是第一個進行系統創作的作家。

1902年11月18日,顧均正出生於浙江省嘉興東柵口。1923年進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在編輯崗位上一直工作到1980年去世前。期間曾擔任過中國青年出版社副社長和副總編。他長期從事少兒、科普類圖書的編輯工作,並且創作有大量科普作品。

1939年,顧均正以“振之”為筆名,出版了科幻小說集《在北極底下》。內含《在北極底下》、《倫敦奇疫》、《和平的夢》三個短篇,當時中國抗戰烽火正烈,世界大戰的危險也已經逼近,顧均正的上述作品能夠及時反應時代特點。

《和平的夢》是顧均正影響最大的作品。小說虛構了“極東國”和美國之間的戰爭:“極東國”圖謀南美,以一次空中偷襲開始戰爭。後來被美國打得節節敗退。“極東國”心理學家李谷爾潛入美國,在田納西州西北部的崇山峻嶺中建立基地,用無線電波發射催眠廣播,改變美國人民的戰爭意識。美國間諜夏恩曾被派到“極東國”調查神秘的最新武器。當他回國後,發現美國人遊行示威,要求政府接受極東國的條件。而他的上級也支援和談。夏恩發覺這是李谷爾的陰謀,但在後者的催眠下,他已經找不到可以信任的人,必須自己出馬,結束危機。

在《倫敦奇疫》裡,陰謀家則成了德國間諜。他以政治流亡者的身份混入倫敦,釋放特製的催化劑,可以使空氣中的氮、氧和水蒸汽自動合成為硝酸,形成細霧遍佈“霧都”。結果,不僅倫敦人大批生病,死亡,而且建築崩裂,橋樑毀壞。整個案件的形成、偵破和解決過程中,化學知識都起到關鍵作用。

顧均正共創作有六篇科幻小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系統創作科幻小說的作家。在這六篇作品裡,《性變》的藝術價值最高。這篇小說超越於政治和戰爭之外,描寫了一個非常人性化的題材——變性。當時變性手術剛剛出現於西方,如今經常出現於媒體的變性人新聞更不曾有過。而顧均正在這篇小說裡已經詳細地描寫了主人公性別變化後個人生活與情感的轉折。直到今天,真實的變性手術仍然只是一種整形外科技術,沒有達到《性變》中從基因層面上根本變性的水平。

第三卷:中國科幻文學史 第三章:艱難探索(下)

顧均正是有明確創作理念的作者。他曾經接觸過一些國外科幻小說,覺得其中內容多荒誕不經,科學功底淺薄,於是便在自己的作品裡高度重視科學知識的運用。甚至,這就是他主要的創作動機之一。在《和平的夢》中,作者介紹了當時催眠術的研究史。條理分明,細緻入微。在《倫敦奇疫》中,大量的化學知識穿插其間,成為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不僅僅是“作料”。

顧均正已經能夠把握到科幻文學的核心問題——科幻中的科學知識是文學元素,而不是科學元素。《在北極底下》虛構了陰謀家改造地磁北極的故事。小說將磁北極描寫為一個巨大的磁鐵礦。陰謀家要將其摧毀,再用自己製造的強磁鐵代之。同時,顧均正附加了註釋,總結科學家對磁極問題的研究,並宣告磁鐵礦並不是他對磁極問題的理解,僅僅出於小說編排故事的需要。

在當時,顧均正於科幻小說創作上,可謂“獨學而無友”。僅靠個人信念和直覺去創作。所以,作品裡有一些科幻萌芽狀態時的粗陋也不奇怪。比如在《和平的夢》中,作者遊離開故事主線,用數千字的篇幅介紹環形天線工作原理。在《性變》中,也用大量篇幅去介紹生物學界關於性變問題的研究,拖延了故事節奏。作為一個孤獨的早期探索者,出現這樣的問題可以理解。

縱觀世界科幻文藝發展史,科學界從未中斷過對這個藝術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