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一部科幻小說的主題嗎?不,這是古董收藏家馬未都面對記者採訪時講的話。文人對科學或許永遠持質疑態度。而主要由文人發展起來的科幻文學,也從未脫離開這個氛圍。

在中國的主流語言環境下,反科學這個詞容易使人聯想起“反動”、“倒退”、“矇昧”等色彩。當然,這與定義和翻譯方法也有關係。反科學一詞是對英語詞彙anti…science的翻譯,而anti…science這個詞在西方學術界也很少有明確的定義。不過,學術界在使用這個概念時,多半指那些對科學持懷疑態度的觀點。

為了廓清這個概念,北京大學的田松將反科學思想與反科學行動區分開來。“反科學思想是人類思想的重要部分,反科學思想的對立面並不是科學,而是唯科學(主義)……”而反科學行動則是“用科學之外的標準來衡量科學的結論,以科學之外的理由(政治的、宗教的),動用科學之外的力量來限制、干涉、壓制及破壞科學的行為。”田松《唯科學反科學偽科學》

據田松介紹,現代反科學思潮包含了形形色色的門類,“來自人文知識分子的、宗教的、文學家和藝術家的、生態主義者的、女性主義者的、後現代主義者的甚至科學家和科學哲學家的反“科學”思想;也包括偽科學;霍耳頓甚至把“科學主義”也包括進來。由此可見,anti…science一詞的所指集極其複雜、混亂,有些元素只有很遠的關係,甚至相互矛盾。“同上。

周陽春對“反科學”的含義也作了類似的說明:“……它不是科學本身的真偽和好壞的區分,它也不反對科學……它主要不是來自於科學的外部,而是來自於科學內部的一種自我反思。是因為20世紀以來,科學惡性膨脹而引起的一種恐懼、逆反情緒。”《科學精神與現代反科學思潮》175頁

綜上所述,可以這樣理解“反科學”一詞:它代表著一個鬆散的思潮,並沒有系統理論,也沒有成形的組織;它是對科學自身敝病的理性反思,基於事實作出的思考,而不是惡意的謾罵歪曲;它是思想而不是行動;一般而言,它能夠引導人們反思科學本身的價值。

其實,如果筆者對“反科學”一詞的內涵沒有理解錯的話,使用“科學懷疑論”來標識這種思潮或者更符合漢語的語言環境,只不過,“反科學”已經是約定俗成的術語了。下面的內容裡,筆者也只好繼續使用這一術語。

不過,學術界提及反科學思潮,多半隻涉及現代。而一種思潮的萌芽時代,肯定有相當長的歷史。可以說,自近代科學產生伊始,對它的懷疑和批評就沒有中斷過。而在科幻小說裡,這種批評也有充分的表現。

第六卷:科幻與科學 第六章:沉重的科幻主題——反科學思潮(2)

第二節:自發懷疑時期

以二十世紀初為界,反科學思潮在科幻小說中的表現截然不同。一來科學在此之前總體處於上升時期,它帶來的許多問題還沒有充分顯示。二來唯科學主義並未出現,也只不過有一點萌芽而已。所以,那時候的作品,對科學的懷疑和批評往往出自直觀經驗,針對的也是具體的問題。

最早以文學作品形式表達對科學之懷疑的,是十七世紀英國諷刺大師斯威夫特。他那隻諷刺巨筆不僅指向王權、教庭,而且也指向科學。斯威夫特對當時科學界的活動狀況非常熟悉,所諷所批往往實有其人,確有其事。比如,列文虎克透過他研製的顯微鏡,在雨水中發現了纖毛蟲和勾蟲,斯威夫特就作詩諷刺他:

跳蚤,自然主義者們這樣說,

它們身上有小跳蚤在折磨它們,

還有小小跳蚤在將小跳蚤撕咬,

如此往復,以至無窮。

(美)韋斯特福爾著,《近代科學的建構——機械論與力學》90頁,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筆者所找到的作者生平資料都來自文學史,對他和科學界人士的交往或者一筆帶過,或者乾脆未提及。所以,在這方面能夠介紹給大家的十分有限。但是,能夠講出下面這段話,說明斯威夫特不可能沒和科學界人士直接打過交道:“他們不大懂得以理服人,對待持異議的人表現得十分情緒化。他們的意見若是正確還有情可原,但這樣的時候太少了。”《格列佛遊記》143頁,北京燕山出版社。

在《格列佛遊記》中,斯威夫特專門虛構了一個勒皮它飛島,來諷刺當時英國皇家學會的學者們。說到此處,讀者要了解英國皇家學會的歷史。它正式誕生於1660年,幾乎是斯威夫特同時代的產物。當時的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