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之有呆筆也。看者勿被作者又笑其呆。
宦萼之美事敘完,而用兩個同心報德之人以終之,妙絕。先用一開首之賴盈報信,總結上文,更妙而又妙者。
兩回大書,受宦萼之恩德者多矣,無不領而謝之。只頭一個劉太初竟卻而不受,出人意外。有眾人之受,方完宦萼之善心;有太初之不受,方顯其高節。
宦萼失身在泰安州,妙甚。泰安者,太安也。以為至此安然無慮矣,不意反致被盜。人生快意處常失意,亦同此類。
宦萼領回官誥,雖與積德事無關。這兩回書將宦萼善事寫完,見冥冥之中亦報其德,使祖父受朝廷之恩榮。恐人看不出,故寫途遇鮑德,又為寫一報德同心之人,直送他到盧溝橋也。
第二十卷 受恩百姓男婦感洪仁 積德賢朗父母膺上壽
附: 屈氏一意捨身報恩 宦萼兩番坐懷不亂
話說宦萼見了曾公道,忙下馬近前。舉手道:“公老為甚麼動怒?”他一看,認得是宦公子,忙舉手道:“失瞻得罪,尊駕往那裡去?”宦萼道:“偶從此過,見公老在此說話,故來聽聽。這二位是誰?有甚麼事,以致你發怒?”曾公道道:“老爺,你是位貴公子,明理